公务卡在一定意义上是能够起到作用的,但是公务卡结算只是在它有效约束的范围内才可能起到一些作用,对于公务卡预算范围外的,如预算外的开支包括小金库这方面的开支还是管不住。
要抑制行政成本的恶性增长,公务卡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但还要进一步改革公共财政治理,把所有的收入和支出纳入到预算,杜绝一些预算外的支出和灵活性的支出。
● 公务卡能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公共财政管理,有利于减少和控制不合法、不合理的公务支出
● 由于没有公共财政的公开,很多资金流向仍然缺乏社会监督,公务卡反腐败的效果不会太好
财政部近日下发通知,决定在中央预算单位全面实施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从明年1月1日起,中央各部门及所属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支付公务接待费、公车运行维护费、差旅费、会议费等16项费用时,必须使用公务卡。明年年底前,所有基层预算单位要全部实行公务卡支付制度。
据了解,公务卡已出现多年,但如今被强制性“扩容”后,其遏制公务消费乱象的效果能否进一步加强?对此,《法制日报》记者采访了业内人士。
公务卡能有效掌握资金流向
记者了解到,公务卡是指中央财政预算单位工作人员持有的、主要用于日常公务支出和财务报销业务的信用卡。2007年5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和财政部联合召开了全国公务卡应用推广会议,共同推动公务卡在中央和各级地方预算单位的广泛使用。
根据财政部要求,凡目录规定的公务支出项目,应按规定使用公务卡结算,原则上不再使用现金结算。
“由于资金流向、项目、数额等更清晰可控,公务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不合理的‘三公’经费支出,降低增长速度。公务卡能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公共财政管理,有利于减少和控制不合法、不合理的公务支出;有利于控制支出项目和数额,避免浪费和腐败;有利于审计发挥监督作用。”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教授王敬波说。
“从管理上来讲,公务卡是一个新的技术,通过公务卡可以监控资金的流量以及资金的种类,实际上是通过银行业务的引进,加入了一个技术上的细节监管。过去对财政部门很难进行细节监管,现在这个问题就解决了。但对于纳税人来讲,管住支出环节,可以更好、更有效地监管一些外汇性支出,这对纳税人来讲是最好的消息。”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毛寿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