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公安部公布了三个多月来各地打击“地沟油”犯罪的破案成果:侦破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犯罪案件128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700余名,查实涉案油品6万余吨,打掉涉及全国28个省份60个犯罪网络。
这些数字,让人既喜且忧。喜的是,在公安部门严厉的打击下,“地沟油”的危害被有效遏制;忧的是,“地沟油上餐桌”的传言不仅一而再再而三地得到证实,而且在重庆等地查获的犯罪网络中,竟然还有正规食用油生产企业的身影。
现在,制售“地沟油”已形成利益链,不再限于人们想象中的“黑作坊”“黑工厂”,而是“规模化”“集团化”,甚至披上了正规企业、正规工厂的外衣。在公安部这次公布的10起制售“地沟油”犯罪案件中,挂着“生物柴油公司”“油脂公司”“畜禽食品公司”等招牌的犯罪团伙占了大多数。为什么会有正规企业沾染违法勾当?恐怕,一些“公司”成立之初就是以制售“地沟油”为目的,同时,也有原本合法经营的企业经受不住利益诱惑而同流合污。无论是哪种情况,“正规”的身份都被当成掩人耳目的伎俩。正规企业,尤其是正规食用油生产企业与“地沟油”有染,令人后怕。
对来路不明的食用油,人们往往有所提防;对来源可溯的产品,却可能会放松警惕。在重庆查获的案件中,连“地沟油”销售企业也有销售正规食用油的资质。“正规”对接“正规”,制售出来的本该是放心安心食品,绝不该是有害有毒食品。如何揪出从事违法勾当的正规企业,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否则,人们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和信心,真不知该托付何处。
诚然,正规企业的参与,让制售“地沟油”的犯罪更具欺骗性和隐蔽性,但辩证地看,“正规”的招牌也让违法行为“公开化”了。既然正规企业均登记在册,就是一个个明确的监管对象。要揪出眼皮子底下的犯罪分子,不仅需要监管部门有一双火眼金睛,更需要对每一家企业的严密监管。只有这样,才能让守法企业有钱可赚、违法企业无路可逃,才不会发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状况。
与“地沟油”犯罪要斗智斗勇,目前尚有检测手段、监管机制上的种种问题。事实证明,各个监管部门“九龙治水”的局面要加以改变,而将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结合起来,也是打击“地沟油”犯罪的好办法。在这次打击行动中,各地公安机关会同有关部门排查油脂企业10万余家,摸排线索1.1万余条,这些侦破经验,又能不能运用到日常监管之中?
经过集中打击,“地沟油”犯罪目前有所下降。在为近期打击成果拍手称快的同时,人们更希望有关部门从中摸索出一条有效的日常监管之道,至少掐死“地沟油”犯罪“潜伏”在正规企业中的苗子。(纪玉)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