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张千帆的《宪在》
关注上访问题的学者并非张千帆一个人。但与其他学者不同的是,这位北京大学的教授亲身去调查个案的来龙去脉,他认为对社会不能只是解构,而应有所建构
刚出院的吉林辽源市“老上访户”李桂荣躺在床上,讲话时声音很低沉。
12月13日,当《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提到“张千帆”三个字时,她抬高声音说,“他是个好人,敢仗义执言,让我在上访中看到了希望!”
张千帆,现任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宪法学会副会长。提及去吉林调查李桂荣上访案件,张千帆向《中国新闻周刊》坦言,之所以选择去调查李桂荣上访,实在是因为自己有诸多“无奈”。
张千帆的无奈之一恰在于这是一个“普通”案件,“至少在中国是一个极普通的案件。我自己在讲座中说过,如今中国此类事件太多,以至不死人就不算什么吸引眼球的大事。如果自己不走一趟,李桂荣的问题将永远是留在我心中一个沉重的问号。”
正是为了解决一个个“问号”,张千帆在在各种讲座以及发表的文章中,都涉及土地拆迁、信访制度以及高考改革等社会问题。他认为在中国目前的制度现状下,知识分子应该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充当政府和民众之间的桥梁,用宪法和法律的语言将民众的诉求传达给政府,不断推动社会进步和体制改革。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