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款吃喝成滋生腐败温床 评论称应严审报销手续
从整治“签单”入手
几年前,长篇小说《接待处处长》道出不少公款吃喝的内幕,引起了广泛关注。公款吃喝饱受质疑,对干部对百姓对社会都造成了不良影响。作为公款吃喝的主要表现形式,“签单”更成为众矢之的。
所谓“签单”,是指国家机关公务人员就餐后不支付现金,在账单上签署姓名后再开出发票,以“招待费用”名目一并报销结账。如今,饭后“签单”已经成为公务人员、酒店会所等相关人员、单位都乐此不疲、争相为之的“唐僧肉”,炙手可热。能“签单”者,大多是单位中位高权重、说话算数的人物。领导习惯于签单,原因不外乎是:一、将公款视为私款,把“签单”作为权力的延续,认为凭借权力既能不用掏钱白吃白喝,还可放纵自己的口腹之欲,更能结交朋友、交流感情。二、享受“签单”带来的优越感、满足虚荣心。有权力签单者,常被酒店高接远迎,给予特殊关照,有面子。三、签单是财力的显露,领导名字就是权力,就是金钱。签单还是关系熟人的佐证:能签单的酒店越多,说明熟人朋友越多,证明关系网越大,更显示出自己的身份、地位、能力。对于酒店会所,也是满心欢喜地渴盼被机关单位“签单”。实权部门在酒店签单消费,那是酒店的荣耀。酒店会所深知公款吃喝不太可能拖欠赖账、不会讨价还价、不是短期客户,故不愁收不回钱。
我国是世界上行政成本最高的国家之一,职务消费的“管而无方”,是导致行政支出膨胀、财政浪费的重要原因之一。公款吃喝也是职务消费的一种。公款吃喝中的“签单”与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紧紧联系在一起,极易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签单”仅需一支笔、一张单,却隐藏了挥霍过度的公务消费和假公济私的个人消费。治理公款吃喝这一沉疴痼疾,需要从“签单”这类细节入手。(山东济南 王会磊)
规范公款接待
近年来,公款接待已成饱受国人诟病的“三公消费”之首,其带来的公款吃喝风,“喝坏了党风喝坏了胃”,让身处其中的各级大小官员也苦不堪言。
根治公款吃喝,关键是规范公款接待,对公务招待费用实行有效控制与监督。
对于如何规范公款接待,国外已有很好的经验可以借鉴。印度没有公款吃喝的概念;俄罗斯财务制度卡得很严,报销手续复杂到你宁愿自己掏腰包也不想用公款接待;日本民间密切监督政府的公款使用;欧洲媒体对公款盯得很严,让官员不敢有半点超越职权的花费行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首先,要把公款接待从一般规定上升到法律规范。公款接待为何演变成为几乎官官皆参与大吃大喝的地步,说到底是由于现行公务招待消费不透明,体制漏洞多。如果把公款接待从一般规定上升到法律规范,像治理贪污受贿一样治理吃喝腐败,官员出于高昂的违法成本考虑,定会在公款吃喝时有所顾忌。
其次,要规范公款接待的报销手续。像俄罗斯一样,请客之前先填写一张“请客计划”,详细汇报去哪儿吃、吃什么,大概价格是多少,请客目的是什么,之后再由领导签字,经批准后才能请客。只要规范报销手续,再辅之审计部门的严格审查,那些借公务接待之名胡吃海喝的现象定能得到有效遏制。
再次,要动员全社会力量监督公款吃喝行为。各级政府的公款接待情况要及时公开,接受公众监督。欧洲政府官员在吃喝方面公私分明,政府对此有严格的监管,而滥用公款一旦被媒体披露出来就会成为一件大丑闻。在严密监督之下,政府官员自然不敢随便用公款吃喝。(广西藤县 何杰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