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贩子买通多名医院保洁员倒卖药品包装盒被批捕
一套药品包装盒转手最高卖到上千元
安徽一女子买通多名医院保洁员倒卖废弃药品包装盒被批捕
药品用过之后,医生一般会将包装盒扔进垃圾桶,或由医院的保洁员处理(如果涉及特殊的药品还要专业人员处理)。安徽舒城女子王某,从中发现了“生财之道”。她以高于废品的价格,让医院保洁员帮其收集药品包装盒,再层层加价转卖。
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王某从中获利上万元。被她拉下水的保洁员,几乎涉及杭城所有三甲大型医院。而王某收购来的药品包装盒,最终都落到假药贩子手里。
因涉嫌生产、销售假药罪,王某日前被杭州下城区检察院依法批准逮捕。
被王某拉下水的除杭州某医院废品回收承包人姜某,因涉案金额较大,交代态度差,被批捕之外,其余6名医院保洁员,由于犯罪情节较轻,并且配合调查,从轻发落,未予批捕。
医院保洁员成了不法分子帮凶
谢女士,是一家省级三甲医院的保洁员。
她说,自己平时主要给护士打打下手,一般拿到药后,会把药品的包装盒拆除,然后把药交给护士,包装盒由她自行处理。
谢女士平时经手的药品,主要有“泰能”和“罗氏芬”两种。
2010年10月份左右,谢女士听同事说有人在回收药品包装盒。
不久,王某就找到谢女士,并和她商谈回收药盒的价格,“泰能”是5元1只,“罗氏芬”开始是2元1只,到了2011年6、7月份左右,跌到1元1只。
王某要求包装盒是完整的,不能有破的,或者撕裂的。
谢女士说,到案发前,王某大概到她那里收了10次左右,包装盒的数量,两种药的加在一起,大概20个左右,自己一共赚了100元钱。
谢女士说,在医院里呆久了,她也明白王某回收包装盒,肯定是用于制作假药的,因为这两种包装盒卖的价格比废品要高得多,但作为医院保洁员,收入待遇低,卖药品包装盒,就是为了贪图点便宜……
除了谢女士之外,被王某拉下水的,至少还有其他三甲医院的另外5名保洁员。
据事后统计,这些保洁员从中获利并不多,最多的不过500元左右,最少的只有20元左右。
一套包装盒转手能卖到上千元
不过,作为上家的王某,却在短时间里,从回收药品包装盒中获利上万元。
对于自己怎么会参与生产、销售假药的违法犯罪,王某表示,自己也是被别人拉下水的。
39岁的王某说,早在2010年8月份,安徽老乡方某(另案处理)找到她,并告诉她一条“发财的捷径”:到杭州各大医院回收一些空的药盒,然后再卖给上家,赚取差价。
王某称,当时方某还给了她几种空盒子的样品,并介绍说,可以找各家医院血液科的清洁工,就可以收购到这些药品的空盒子。
于是,王某就联系了一些医院的清洁工,并从2011年3月份左右,开始专门做这件事情。
一开始,王某是帮方某做的。后来,方某让王某直接联系上家。
按王某的说法,药品包装盒都是从血液科回收的,主要有力比泰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美罗华利妥昔单抗注射液,乐沙定注射用奥沙利铂,万注射用硼替佐米等十余种牌子的。
空药盒子、空瓶子、盒子、说明书都齐的一套价格比较贵。
力比泰注射液,一套是50元,每套以50-70不等价格卖给上家;
日达仙注射液,一套是50元,以50-70不等价格卖给上家;
罗华利妥西单抗注射液,一套是400元或450元,以500-600元不等价格卖给上家。
王某称,完好无损的药品包装盒,最高的可卖到上千元。
王某说,上家每个星期给她打一次电话,知道有货了,就来她家收购;没有,就等下次。
每次交易的数量都不一样,多的时候一次有7000-8000元,少的时候也有几百元的。
她和保洁员,都是用现金进行交易的。
回收药盒灌制假药已形成完整“产业链”
直到2011年7月20日,金华市义乌出租车管理站在例行检查中,发现乘客李某携带有大量的回收处方药盒、说明书和防伪标签。
这,立刻引起了警方的注意。
经调查,金华警方发现,在杭州,以李某及其家人为主的药品包装材料回收团伙,通过物色当地及省内其他地区三甲医院的保洁人员,利用该人群的工作之便,向他们收购各种使用过的处方药包装盒。
随后,包括王某和杭州某医院废品回收承包人姜某等人,也纷纷落网。
通过对李某收购药品包装流向的跟踪,警方发现,这些药盒通过汇总和分类之后,主要流向北京和上海的上家。
而北京的上家在收集药盒的同时,还通过网络大量出售药品。
这一情况,引起了警方的高度重视。
警方介绍说,收到包装材料的人,同时有大量的药品流出,而根据国家药品管理有关法律法规,这些药品是不允许私人销售的,从价格上来说,也是不正常的。
随着调查的层层深入,警方发现,活跃在北京的刘某及其团伙在购买包装材料后,通过改批号、换包装、灌装低档原料药、注水勾兑等方法,生产假药。
而假药,最终流向了很多城市的城乡接合部、农村地区的小药店、保健品店、私人诊所、乡村诊室。
这样,从收购药盒到药盒的汇总分类,最后,制造假药并通过网络销售,至全国多地,形成了一条庞大而完整的产供销链条。
目前,警方正对此案展开进一步侦查。(通讯员 夏剑 记者 陈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