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伙冒充外资企业常驻机构 走私150余辆豪车被抓
2月13日,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杭州海关查获的“11·01”走私进口旧汽车案。经过近一年的艰苦侦查,杭州海关成功打掉了一个专门冒用、假借外资企业常驻机构名义走私高档旧机动车的犯罪团伙,查获走私的保时捷、路虎、奔驰、宝马、奥迪等国际知名高档二手汽车150余辆,案值超亿元。
这也是全国海关近年来查获的最大一起走私进口旧机动车案。
蹊跷的宝马X5,引出走私大案
故事从一辆宝马X5说起。
2010年10月的一天,黄先生来到杭州海关下属义乌海关为一辆二手宝马X5办理进口旧机动车准予上牌手续。稽查关员在审核资料时发现,进口报关单上的信息显示这辆“宝马”是通过“穗救8”号船进口的,而此前向海关申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境公/自用物品申请表》(以下简称《申请表》)上却写着车是通过一艘名为“广仁”的船进口。
除了船名不同,实际进口报关单与《申请表》上填写的集装箱号、提运单号也完全不同。
对于两份资料上的明显出入,黄先生也是一脸迷惑。他告诉关员自己只是受人委托前来办理手续的,详细情况并不知晓。
由于我国禁止进口旧机动车,只有外国常驻机构及其首席代表才允许进口公用或自用的旧机动车。《申请表》显示,这辆宝马是某国际贸易公司义乌代表处申请进口用于公司日常办公用的。然而,当关员联系上这家外国企业常驻机构后,得知对方近期并没有进车计划,对于申请毫不知情。更蹊跷的是,经代表处的人确认,《申请表》上盖着的公司印章和相关资料却属实。
神秘人私藏126枚外企“公章”
究竟是谁进口了这辆宝马车?又是从什么渠道获取了该贸易公司义乌代表处的相关资料?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义乌目前拥有外商常驻机构3000余家,13000多名外商常年留在义乌采购小商品。由于外国常驻机构较多,义乌海关时常能收到来自这些机构进口自用物品的申请。
杭州海关缉私部门调取了同一时期的5份《申请表》,联系上表中所填写的外国企业常驻机构,却发现这些机构均没有进车计划,且对于自家公司的相关资料、印章为何会出现在《申请表》上一无所知。
进一步查证后,海关缉私警察发现这些《申请表》上有一个共同点:经办人员都是同一人——青岛某物流有限公司员工冯某。更为巧合的是,委托黄先生到海关办理二手宝马X5准予上牌手续的人,也是一名冯姓男子。海关缉私部门判断冯某有走私汽车重大嫌疑。
去年11月9日,杭州海关隶属金华海关缉私分局正式对此案进行立案侦查。立案当天,海关缉私警察迅速出击,在该物流公司驻义乌办事处内抓获了冯某,现场发现126枚外国企业常驻机构公章和21本外国企业常驻机构代码证。
走私链条上,6老外卖资料赚钱
面对缉私警察,冯某承认这些都是他私刻的假章。随后,缉私警察在冯某使用的电脑上发现了通过其进口的上百辆二手汽车的详细信息,显示这些二手汽车大多是保时捷、奔驰、宝马等高档汽车,分别从上海、大连、天津、黄埔等不同口岸进口,进口时多穿了“马甲”,扮成外国常驻机构及其首席代表自用车。
缉私警察顺藤摸瓜,找到了包括阿卜杜拉、吉米在内的6名专门从事倒卖资料赚取好处费的外国人。他们承认曾经帮助一些外国公司驻义乌代表处办理工商登记等手续,手中掌握了这些外国企业常驻机构的资料,发现冯某在高价收购,就把资料卖给了对方。
记者了解到,走私这些汽车大致的环节大致是:先从外国人手中买到外资常驻机构的相关资料,然后以这些公司的名义申请进口旧汽车的资格,拿到资格后就进口二手车,最后倒卖赚钱。
这其中还活跃着一些专门倒卖资格证的人。他们先花钱买外资常驻机构的相关资料,然后以这些公司的名义申请进口旧汽车的资格,以每份3~4万元倒卖这个资格证,赚取差价。
杭州海关缉私警察兵分三路,同时在义乌、青岛、天津、大连展开抓捕行动。一个多月后,“11·01”特大走私旧机动车案的8名嫌犯全部落网。(通讯员 俞晶 林辉本报首席记者 罗凰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