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个人信息遭泄露事件频发 利益驱使信息买卖盛行(2)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5月07日 10:02 来源:半月谈 参与互动(0)

  个人隐私成公开秘密,公共机构是泄露主渠道

  “请问是宝宝爸爸吗?首先恭喜您生了个龙宝宝……”最近,王先生已经对这种推销电话不胜其烦,儿子刚刚出生不到三天,就已经接到保险公司、奶粉公司、宝宝摄影、喜蛋公司等各式各样的推销电话。

  然而,让他感到担心的是,不仅是电话号码,连家庭地址都被泄露出去了。家里的信箱经常收到保险公司寄来的保险计划,一些儿童摄影公司干脆直接登门拜访,兜售各种相册。王先生愤愤地说:“这真是让人感到没有安全感,就别说什么隐私了。”

  重庆律师协会会长韩德云说,当前,所谓个人信息泄露,不仅仅是私人电话号码被别人获知这么简单。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码等属于隐私范畴的个人数据,都已成为兜售的商品。

  曾在调查公司做过兼职工作的大学生孙铭丽告诉记者,在街头做问卷,调查者一般要求对方留姓名和联系方式,这些个人资料有时就成了调查者手中的“商品”。此外,各类商家针对消费者推出的会员卡、优惠卡、打折卡也是个人信息泄露的重要渠道。

  “从国际社会的经验以及从我们国家各种渠道反映的情况来看,那些公共企事业单位,比如银行、医院、通讯公司、保险公司等,往往是个人信息泄露最主要的渠道。”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宪法与行政法研究室主任周汉华分析,因为这些机构要提供公共服务,或者要履行法定职能,就自然地拥有大量的个人信息。如果管理不严,这些信息很容易被机构从业人员泄露出去。

  信息诈骗防不胜防,犯罪“黑洞”令人警惕

  “个人信息被泄露后,如果被非法利益集团盯上,可能导致经济损失,如谎称‘你孩子被绑架’、诈问‘猜猜我是谁’等等,先让你上当,然后要你钱。”北京启明星辰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数据防泄密专家吴鲁加告诉记者。

  据了解,信用卡领域成为个人信息泄露最为严重的领域之一,许多人都曾遭遇信用卡被盗刷事件,财产损失严重。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发布的“2011年度金融审判系列白皮书”显示:据统计,去年上海各级法院共收到信用卡诈骗犯罪案件955件,占全部金融犯罪案件的8成以上。其中,持卡人的个人信息泄露被犯罪分子利用是重要原因之一。

  顾刚曾是南京一家银行信用卡推销员。他告诉半月谈记者,市民办理信用卡时都会被要求递交详细资料。按约定,银行方面应该将这些个人资料密封保管。但事实上有的银行并没有按规定做,员工可以随意查看或复印客户个人资料。一些员工在跳槽时甚至会带走或出售客户资料。

  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部分银行工作人员通过中介向外兜售客户个人信息将近3000份,造成损失达3000多万元,说明个人信息泄露已经不只是涉及隐私的问题,而是切切实实成为犯罪的“黑洞”。更令人担忧的是,除了侵财型犯罪,个人信息泄露也容易被特定目的犯罪分子利用,进行其他刑事犯罪活动。

  虽然有关部门对信息诈骗进行了严厉打击,但利用个人信息诈骗的花样仍在不断翻新。2011年,四川音乐学院应届毕业生马丹妮先后在一些网站提交了个人简历,在“备用联系方式”一栏,马丹妮写上了父亲的联系方式。

  一星期后,马丹妮父亲接到一个自称“派出所民警”打来的电话,称马丹妮在外地发生了交通意外,“等钱救命”。与此同时,马丹妮不断接到陌生来电,电话那头却听不到任何声音。父亲拨打马丹妮电话一直占线,救女心切,便赶紧将8万元现金打入对方提供的银行账号。直到马丹妮电话打通,他才意识到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记者 闫鹃 蔡玉高 南婷 王涛)

【编辑:张尚初】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