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毒品危害被严重低估 未成年人涉毒犯罪大增
吸毒人数总体下降 吸食新型毒品人数反而增加
广东:新型毒品危害被严重低估
记者今天从广东省禁毒委获悉,2011年,广东全省共侦破涉毒案件18968宗,其中千克以上重特大毒品案385件,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20011名,缴获各类毒品8929.94千克,打掉各类制贩毒团伙272个。破案数、抓获犯罪嫌疑人数、捣毁制贩毒场点数保持全国第一。
“2011年至今,广东吸食毒品人数呈下降态势,但吸食新型毒品人数却在不断增加,并首超吸食传统毒品人数,已经成为最大的现实威胁与潜在风险。”广东省公安厅禁毒局副局长王均科介绍说,广东现有吸毒人员31万余人,约占全国六分之五。按照成瘾人员每人每天0.3克计算,每年至少消费30余吨,广东因此也成为全国最大的毒品消费市场。
新型毒品危害全面长期
“新型毒品的危害具有全面性、长期性、暴力性、不确定性以及延伸性,其危害性被严重低估。”王均科说。
据介绍,新型毒品对吸食者的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所引发的暴力行为越来越多,且发作时间、地点均不可测。早前在海珠区街道劫持5岁男孩的吸毒人员就符合新型毒品吸食的特征。同时这类人群具有滥性倾向,对艾滋病传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近年来,不时有吸毒导致交通事故的案例被媒体报道,“毒驾”入刑也是大势所趋。
未成年人涉毒犯罪大增
“从法院审理的毒品犯罪案件情况看,未成年人毒品犯罪人数大幅增长。”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委会专职委员宾毅成介绍,2008年至2011年,广东省法院判处未成年人毒品罪犯人数分别为176人、245人、371人、434人,年均增长率达35.1%。
“未成年人毒品犯罪主要以贩毒为主,未成年人往往扮演毒品传递者的角色,主要负责收钱、送货,或者向上线购买少量毒品后转手卖出,赚取差价;涉及毒品类型以K粉、摇头丸、氯胺酮等新品种为主,交易数量不大。”宾毅成说。
而从犯罪人员年龄结构来看,以中、青年为主,贩毒分子采取“包吃包住发工资”的形式雇用来粤打工的外来人员运送贩卖毒品。涉案人员多来自社会底层,文化素质不高,收入较低,农民以及无业人员占罪犯总数八成以上,约四分之一为累犯、再犯。
形成固定贩吸毒消费网
“毒品犯罪以团伙为主,多数形成了固定的贩毒吸毒消费网络。”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委会专职委员宾毅成分析,毒品犯罪单独作案较少,而以团伙犯罪为常见形式。每个团伙少则两人,多则十几人,其内部人员相对固定,分工明确,既有专门负责联系毒品货源和送货者,又有专门负责分送、收缴、回笼毒资的成员。在长期进行的毒品犯罪活动中,多数犯罪分子都是以贩养吸,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团伙和固定贩、吸毒人员构成的消费网络,制贩毒品上千克的案件屡有发生。
同时毒资越来越大,一般都有几十万元,多达上千万元。“汕尾陆丰去年被国家禁毒委列为挂牌重点整治地区,该地区制毒犯罪持续泛滥,形成了跨越多个省份的制、贩、运、销一条龙的高度组织化、集团化体系,当地个别村镇甚至将制贩毒品作为生存和致富的手段。”宾毅成说。
涉外毒品犯罪逐渐增多
记者了解到,为逃避打击,犯罪分子不断翻新作案手段,不仅利用现代化通讯工具联系交易,近年来还向网络发展,利用网络难以监管的特点将犯罪活动从台下转到台上,在一些网站、论坛、社区、QQ群发布相关联系信息,以毒品冒充合法商品,销售给吸毒人员,避人耳目。
宾毅成介绍,国内外贩毒集团利用广东省邻近东南亚毒品产地“金三角”和毗邻港澳的地理位置及交通便利条件,一方面将大量毒品从“金三角”地区借道广东转运香港、澳门,进入国际市场,另一方面将广东作为毒品倾销地,加大向我国输入毒品。
近年来外国人毒品犯罪案件不断增多,涉外毒品犯罪的大部分被告人来自东南亚和非洲国家,境外一些贩毒集团招募毒品运送者以吞藏、体内携带等方式走私毒品入境,此类毒品纯度较高。(记者邓新建 通讯员黄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