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机关破获制贩假证案3600余起 3200余嫌犯归案
维护诚信,从打击假证开始
——公安机关破获制贩假证案件3600余起
今年以来,公安部部署各地公安机关大力开展“打假证建诚信”专项工作,集中打击制贩假证件、假公文、假印章等违法犯罪活动。截至目前,全国公安机关共破获制贩假证刑事案件3600余起,抓获各类涉案人员3200余名,打掉窝点2900余个,收缴各类假证件、假印章150万余件,有力打击了此类违法犯罪活动,促进了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证件、印章在人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中发挥着证明身份和资质的重要作用,公文还代表着政府的行政决策,假证件、假印章、假公文泛滥,严重影响社会诚信建设,给国家经济、社会正常运行带来重大隐患,尤其是一些制贩假证活动还往往与诈骗等其他违法犯罪活动交织在一起,容易衍生其他严重犯罪,影响社会治安稳定。
今年以来,公安部就“打假证建诚信”工作作出一系列专门部署,各地公安机关按照统一部署,针对当前制贩假证活动家族化、团伙化、跨地域化特点,加强区域警务协作和警种间协作,依托科技信息化手段加强案件侦办工作,有效提升了打击效能,取得了明显成效。上海市公安机关侦破的“2·17”专案,一举捣毁制贩假证窝点55个,打掉制贩假证团伙54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97人,查缴各类假证件32.4万余件,是目前一次打掉制贩假证团伙、捣毁窝点、抓获人员、查获假证件数量最多的案件;安徽省亳州市公安机关破获的肖某等人制贩假证案,制贩假证网络庞大,涉及京、沪、浙等10余个省市;福建省三明市公安机关侦破的刘某等人制贩假证案中,犯罪嫌疑人非法获利更是高达200余万元。为推动案件顺利侦办,公安部还先后挂牌督办36起大要案件,目前均已取得重大进展。通过打击整治,制贩假证违法犯罪活动蔓延滋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黑龙江、甘肃等地制贩假证案件发案量明显下降。
据公安机关介绍,当前用人单位对求职者文凭、证书甚至户籍身份等方面要求日益增多,求职者面临的竞争压力加大,其中一些人为应聘、升职、调动工作而购买、使用假证;同时,部分类型的证件防伪水平低,容易被伪造,再加上证件管理科技含量不高,缺少查证比对渠道,用人单位难以核实其真伪,也是有人购买假证的重要原因。
目前,制贩假证违法犯罪活动已经形成了一个由专人接单、专人制假、专人送货、相互间单线联系的有组织犯罪网络,团伙成员警惕性较高,反侦察意识较强。不少犯罪分子通过互联网发布信息招揽生意,设置虚假认证网页提供查询,专业化趋势日益明显。并且制贩假证犯罪活动团伙成员地域化、家族化特征明显,给公安机关侦查、取证、打击处理增加了难度。
公安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公安机关将继续保持主动进攻态势,深入排查线索,督办重点案件,整治重点区域,加大追逃力度,对违法犯罪分子形成强有力威慑,使其不敢为、不能为。同时将进一步强化源头治理,及时将买假用假者信息通报劳动人事、教育、银行等部门及所在单位,载入诚信记录,提高买假用假者的违法成本;推动相关部门完善证件认证制度,严密证件防伪措施,堵塞漏洞。公安机关还将积极落实举报奖励机制,欢迎广大群众踊跃举报,形成全社会参与打击制贩假证的强大声势,共同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记者 王昊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