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支招对付电信诈骗 陌生电话最好马上挂掉
“电信诈骗剧本深谙人的心理弱点,充分利用人们好奇、怕犯罪的心理,步步设置陷阱,把人们绕进去。”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主任桑志芹认为,对付电信诈骗的最好办法,就是接到陌生电话时不予理睬,马上挂掉,不给犯罪分子任何机会,对犯罪分子提到的所谓“你可能涉嫌犯罪”,最好的心态就是“宁可信其无,不可信其有”。
江苏警方梳理很多受骗人的被骗经历,发现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骗子所谓已经掌握的市民个人真实身份信息,其实绝大部分是受害人中圈套后,自己不知不觉透露的。
桑志芹说,人们都有好奇心,接到骗子打来的电话时,很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一旦这种心理萌发,就很容易被犯罪分子一步步牵进去。特别是老年人,因为平时没人说话,反应比较慢,一旦接到一个电话,想多唠两句,就会被骗子带进去。
“除了好奇心,诈骗犯罪也利用人们害怕犯罪的心理。”桑志芹说,一旦有自称公检法的人说你涉及到什么案件中,案件会涉及到你身边的亲人,在犯罪分子的恐吓之下,越惧怕犯错,反而容易酿成大错。
桑志芹解释说,很多人不清楚犯罪审查要经过怎样的程序。一但被别人说犯罪了,就会去辩解,辩解过程中对骗子透露的个人信息就越多,就越容易被利用。“所以,当老百姓调动自己的防卫心理机制表白解释时,反而给了骗子更多机会。”
既然犯罪分子利用人们的心理弱点设套,那老百姓该如何在心理上做好应对准备呢?桑志芹建议,首先,记住“天上绝对不可能掉馅饼”,遇到中奖等诈骗信息时,从萌芽状态剪除掉,就是把陌生电话直接挂掉,以免落入圈套。
其次,如果接到电话,“说你可能涉及什么犯罪行为,对这样的恐吓电话,更要相信自己,没做过的错事就是没做过,心地坦荡,不为他的忽悠所动,直接挂掉这种无关电话。”
桑志芹告诫,以前,我们常被教导做事要小心谨慎,听到不利的消息往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但对诈骗犯罪来说,心理上要反过来对待,“宁可信其无,不可信其有”,才能最大限度减少被骗。
江苏警方提醒群众,牢记防骗九字诀:不轻信、不转账、不上当。
不轻信。公安、检察、法院、金融等部门电话根本不能直接转接;公安、检察、法院从来不会采取打电话的方式办案。不转账。公、检、法系统不会设立所谓的“安全账户”,更不会用电话通知的方式让老百姓转账。不上当。对“000”开头的国际网络电话要谨慎接听;接到可疑电话,拨打110报警,或者自己直接拨打相关单位电话进行求证,不要相信所谓的转接电话。丁国锋 马超 沈宫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