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称公款吃喝化整为零 宴请单位成酒楼最大机密
500多个文件难道就管不住一张嘴
领导干部带头以身作则拒绝公款吃喝,这是“治嘴”的最有效办法
一桌消费竟高达1.5万余元,这张令人瞠目的账单是1月22日海南省有关部门联合检查组在海口一家酒店暗访公款高消费等问题时看到的。
有记者调查发现,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出台后,公款吃请之风得到遏制,但铺张浪费现象仍普遍存在。为什么管不住公款吃喝的这张嘴?铺张浪费的背后暴露出什么样的问题?如何解决浪费背后的腐败问题?1月25日,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有关专家。
奢侈浪费就是腐败
几乎没动过的螃蟹、鸡、鱼,还有一盘盘蛋炒饭、各种面点……在很多大小酒店里,有着这样一桌一桌酒足饭饱之后几乎没有动过的食物。连日来,媒体深入部分省市的餐饮场所,发现在全国上下倡导厉行节约之时,铺张的场面格外“刺眼”。
《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表明,超过九成的被调查者认为公款吃喝方面的浪费最严重,居所有浪费之首。一家位于北京市朝阳公园附近的酒楼经理对这一调查结果深有同感。他对前来采访的央视记者说,食物浪费主要集中在包房,而他们包房的业务主要是公务宴请、商务宴请。
据有关方面不完全统计,中国公款吃喝开支1989年为370亿元,1994年突破1000亿元大关,2005年突破了3000亿元大关。如此触目惊心的数据,令人痛心不已。
“的确,当前公款吃喝、公款招待的浪费是最严重的浪费。”中央党校教授刘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公款吃喝中的浪费,不仅糟蹋了公共财政,还会起到恶劣的负面效应,助推浪费现象愈演愈烈。
“其实,公款挥霍行为是一种公务消费腐败。”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言认为,当前一些行政机关、领导干部存在讲排场、比阔气,花钱大手大脚,奢侈之风盛行,群众反映强烈。这种奢侈不仅挥霍了大量社会公共财富,而且带坏了社会风气,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吃点喝点和“烂尾政策”
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出台后,公款吃请之风得到遏制,一些酒店上座率明显下降,不少预订被取消。然而,媒体在深入部分省市的餐饮市场进行调查后发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正使公款吃喝转入地下,如有些宴请转到了内部餐厅,有些单位的内部餐厅装修之精、标准之高堪比五星级酒店;有些公务宴请化整为零,隐姓埋名,宴请单位成了一些酒楼最大的机密。有的公务招待则转战驻京办避风头。多家驻京办餐厅负责人表示,由于驻京办餐厅更具私密性,接待的大多是政府官员。
“从1949年到现在,我们国家下发的限制公款吃喝的文件有500多个,为什么还管不住吃喝这张嘴?”李成言认为,这有观念和体制两方面的原因。
“当前,一些官员奉行着这样一种观念:只要不收钱,不收东西,不把公家的钱装入自己的腰包,吃点喝点不是什么大事,不是犯罪。”李成言指出,正是这种错误的观念,助推了公款吃喝之风。
“政策上的漏洞也是造成公款吃喝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李成言表示,政策的制定不科学,以及政策出台之后执行力非常差,使得一些政策沦为“烂尾政策”,从而导致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现象的出现。
在刘春看来,公款吃喝存在的严重问题,还凸显了我国公共财政体制存在缺陷,不但财政支出缺乏公开性和透明性,而且人大的预算支出监督机制乏力、缺失健全完善的监督制度和行政问责制度。
根本解决须从制度着手
受访专家认为,要从根本上杜绝这一现象,必须从制度源头着手。
“解决公款吃喝问题,需要标本兼治。”刘春对记者说,“标”就是通过媒体报道形成舆论压力,在全社会营造反对浪费的氛围;“本”就是要加强财政预算、财务管理、审计监督、信息公开,形成制度遏制,让一些人想吃不敢吃,吃了也没法报销。
李成言也建议,把一些领导干部、政府部门自认为有公款吃喝的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只有把法治化制度落到实处,通过法律程序遏制公款吃喝,才是解决公款吃喝的根本出路。”“不过,就目前的现状而言,领导干部带头以身作则拒绝公款吃喝,这是当前最有效的办法。”李成言说。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不应该只是普通民众的哲学,更应该成为政府官员信守的铁律。(李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