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称改善民生凸显检察工作司法为民
3月10日中午,42位来自检察机关的代表委员,听取完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作的工作报告后有一个共同感受:5年来的检察工作成绩斐然、令人振奋。《法制日报》记者第一时间邀请到5位省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对报告亮点进行了梳理。
严惩涉农职务犯罪
【报告摘要】积极参与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和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等专项治理,开展查办涉农惠民领域职务犯罪等专项治理工作,着力解决重点领域职务犯罪易发多发问题。
【采访经历】河南伊川县城关镇周村近年的征地拆迁补偿款等,未能及时足额发到村民手中。检察机关介入后,查处了村党支部书记、前后3任村主任等11人窝案串案。
【延伸解读】河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蔡宁:近年来,一些权力集中、资金密集、垄断性强的领域职务犯罪易发高发,检察机关及时开展专项治理,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
河南检察机关把查办涉农惠民领域职务犯罪专项工作作为为民办好“十件实事”之一。去年全省立案侦查该类案件849件1343人,涉案总金额3亿多元。
建议各级检察机关保持打击涉农惠民领域职务犯罪高压态势,结合办案搞好预防,推动社会各界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最大限度维护农民利益和农村稳定。
轻微犯罪从宽处理
【报告摘要】对黑恶势力犯罪、多发性侵财犯罪、毒品犯罪等严重刑事犯罪嫌疑人依法决定批准逮捕2642067人,提起公诉2965467人;对轻微犯罪落实依法从宽政策,决定不批准逮捕311460人、不起诉150309人。
【采访经历】王萍盗窃室友5000元后投案自首。湖南岳麓检察机关开展刑事和解,对王萍作不起诉处理。王萍向同事真诚道歉后,获得谅解。
【延伸解读】黑龙江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徐明:检察机关全面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使司法更加符合法律公正的要求和社情民意,减少了社会不和谐因素。
黑龙江省检察机关建立了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轻微案件刑事和解等配套工作机制,同时积极回访帮教,促进矛盾化解和嫌疑人回归社会。
建议依法适度扩大不捕不诉的适用,完善不捕不诉工作机制和监督机制;引导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推进形成轻微刑事案件矛盾化解、嫌疑人帮教的社会网络。
深挖制假“保护伞”
【报告摘要】严惩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犯罪,起诉制售假药劣药、有毒有害食品犯罪嫌疑人11251人,立案侦查瘦肉精、地沟油、毒胶囊等事件背后涉嫌渎职犯罪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465人。
【采访经历】记者多次随公安机关查处制假售假窝点,有犯罪分子将生理盐水当“人用狂犬病疫苗”卖,有用淀粉色素加安定制成癌症特效药……
【延伸解读】江苏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徐安:几乎每一起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件背后,都有相关公职人员职务犯罪,尤其是渎职犯罪。在一些制假、售假猖獗的地方,往往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充当保护伞。
建议进一步加大打击危害民生犯罪力度,强化刑事司法与行政执法衔接机制,形成社会化防范打击格局,为人民群众创造安全可靠的生活环境。
惩治行贿决不姑息
【报告摘要】共立案侦查各类职务犯罪案件165787件218639人,其中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13173人(含厅局级950人、省部级以上30人)。加大惩治行贿犯罪力度,对19003名行贿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采访经历】记者采访中,有检察官直言:行贿案查处难度比其他刑事案件大得多。
【延伸解读】陕西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胡太平:国家工作人员贪污、贿赂等犯罪,作为职务犯罪的典型形式,历来是检察机关打击的重点。5年来,陕西检察机关对行贿犯罪也不手软姑息,不仅从源头上治理了贿赂犯罪,而且有效地净化了社会风气。
建议今后加强对行贿犯罪的预防工作,深入推进规范和约束权力的制度建设。只有真正将权力关进“笼子”里,才能清除贿赂犯罪存在和蔓延的土壤。
监督者也要受监督
【报告摘要】对应当立案而不立案的,督促侦查机关立案118490件;对不应当立案而立案的,督促撤案56248件。检察机关不断强化监督者更要接受监督的意识,加强自身监督。
【采访经历】贪污、挪用公款案嫌疑人毛某的家属怀疑其被刑讯逼供。法庭上,河南郑州检察机关播放了毛某坦白及在笔录上签字的全程录音录像。
【延伸解读】甘肃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路志强:法律监督是宪法赋予检察机关的神圣职责。检察机关只有认真履行好这一职责,才能防止漏捕或者错判。
打铁还需自身硬。监督者只有一身正气,才敢理直气壮地去监督别人。甘肃检察机关近年来全面落实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全程录音录像制度等改革任务,有效强化了对查办职务犯罪工作的监督制约。
建议检察机关今后更加自觉地接受人大监督、民主监督、新闻媒体监督,最重要的是要深化检务公开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保证队伍不出问题。(记者周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