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媒体解析对《旅游法》误读:旅行社涨价非谋取暴利 查看下一页

2013年09月13日 10:39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旅游成了奢侈品,没钱请在家梦游。”“旅游行业开始涨价风暴。”“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即将在10月1日正式施行的《旅游法》成了时下的热门话题,想趁着“十一”黄金周外出旅游的游客,纷纷在网络上“控诉”旅行社的涨价行为。

  9月10日,国家旅游局与全国人大法工委、国家发改委、国家工商总局、中国消费者协会等单位召开贯彻实施《旅游法》有关问题咨询会,国家旅游局综合协调司司长刘小军再次强调,“涨价”一词不妥,“应该说是价格的‘回归’,把过去可能存在消费陷阱的隐性消费变成明码标价写在合同里,旅游者的总支出并没有明显上涨。”

  旅行社报价上涨并非谋取暴利

  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李磊表示,游客对旅游团价格评估可以参考自由行的机票加酒店的价格,“把交通食宿等费用加一起之后,可以作为正常价格水平的参考,来衡量旅行社的报价是大幅上涨还是回到正常水平。”李磊说,“根据目前的市场调研判断,大部分旅行社的报价上涨都在合理水平,比同线路的自由行还要便宜几百元。”

  “我们还要特别提醒旅游者,”刘小军说,“一是不要因为贪图便宜而吃亏上当。在实践中,有的旅游者认为,低团费报名参团比较划算,还可以购买旅游纪念品带回家。俗话说,没有免费的午餐,旅行社以低于成本的团费诱使游客报名后,必然会从旅游者的二次消费中弥补其成本赚取利润,旅游者并不了解导游带其购买的旅游纪念品的价值与价格差距有多大,不知道这些商品是不是假冒伪劣商品;还有的旅游者在报团时认为,在行程中我可以坚决不购物、不加点,实际上,行程中购物店、自费景区一个接着一个,绝大多数旅游者要么自愿参加了,要么被强迫或者变相强迫消费,返程后感觉毫无旅游的舒适度和愉悦感。因此,旅游者在签订合同时一定要谨慎,仔细看清合同每一项内容;消费一定要理性,切不可有侥幸心理,谨防旅行社以各种方式诱骗自己购物或者参加另行付费旅游项目。”

  “二是不要轻易在境外报名参加当地旅行社组织的旅游活动。”刘小军说,“据了解,一些旅游者由于对低价团的本质认识不清,打算自行或通过旅行社解决出境问题,之后在境外参加低价团。这里,我们要提醒旅游者,与境外旅行社签订的旅游合同原则上不受我国《旅游法》的约束和保护;如果没有足够证据证明境内旅行社有参与、诱导行为,一旦发生纠纷,无法依据《旅游法》的相关规定维护自身权益。”

  国家旅游局监管司司长李任芷说:“目前,市场上有一种现象,就是有的旅游者去港澳等地,在当地的旅行社报名,参加境外旅行社组织的到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团队旅游。如果查实该活动是由我国境内旅行社参与组织的,依据《旅游法》的规定,境内旅行社必须承担相应责任。”

  “《旅游法》明确规定组织到境外的旅游活动,适用本法,旅行社企业对此要有明确的认识。”李任芷说,“与旅游者的合同是由组团社签订的,行程是由组团社事先设计或确认的,境外地接社也是由组团社来委托接待旅游者的,因此,境外地接社的行为应当受组团社的控制,后果应由组团社承担。同时,《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也明确规定,组团社及其领队应当要求境外地接社按照约定安排旅游活动;不按照要求安排的,组团社及其领队应当制止。”

【编辑:马婷婷】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