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击证人:首度出庭讲述黑色经历
“我没命,你们也都没命,”菲律宾枪手门多萨恼怒地朝车上20多名人质咆哮着。此后不久,在经过与警方11个小时的漫长对峙后,他在绝望中渐渐失去耐心与理性,最终选择了一种最令人痛心的方式,彻底撕碎了黑夜的宁静,喷溅而出的鲜血将大巴染红……
2月16日,亲眼目睹了这场人质惨案的香港游客李滢铨,首度在香港死因裁判庭开口讲述那场噩梦般的被挟持经历。37岁的李滢铨,幸运地只是受了些轻伤,成为躲过那场生死劫的香港游客之一。
而她的两名同伴则没有那么幸运:团友梁锦荣扑向门多萨,旋即中枪倒下;之后又见梁颂仪俯身爬向胞兄颂学时亦遭射击,颂仪身体抽搐后伏尸地上……身形娇小的李滢铨说到此处时,不禁饮泣起来。
据香港《星岛日报》报道,拥有人类学学位及社会学硕士、曾任职机构行政总监的李滢铨历劫逢生,当天她向死因庭主任、资深大律师翟绍唐表示自己刚结婚不久。
在当天的法庭研讯中,李滢铨向法官仔细回顾了事发当日的情形,从早上9时半,她所在的旅行团一行遭枪手门多萨登车挟持,到那令人窒息的11小时生死对峙,再到最后车厢内外枪声大作,血光飞溅,乱作一团,此时她已分不清耳边的枪声是从哪里射往何处,警方还投掷了催泪弹。“好像枪战永远不会结束”,她只是感到时间前所未有的漫长。
而于次日继续出庭作供的李滢铨亦在案发当日的录音带播放期间再度落泪。她表示,当车上的太平门被打开时,在事件中双手受伤的陈国柱和她的母亲都是自己走出车外,警察根本没有进入车内营救,她也不知道枪手是不是已经死去。及至离开旅游大巴后,自己仍听到旅游大巴方向传出枪声。
法庭上,李滢铨对菲警营救人质的手法倍感气愤。她说,当警方第一次向车内投掷催泪弹时,她已感到愤怒,因为她的母亲忍不住不停咳嗽,好在枪手没有走近母亲。但第二次的催泪弹较第一次更为浓烈,令车上所有人都感到呼吸困难,“我当时一直在想,即便我不被枪手射死,也可能会窒息而死的。”
规模空前:本案将为“香港司法程序大突破”
此次研讯于本月14日上午9时半开始,法庭陪审团由此前一天选出的3男2女共5人组成。死因裁判官强调,这次研讯主要是找出死者致死原因,探讨死者死亡时发生的情况,而基于司法权限,死因庭不会就民事过失责任及赔偿作出裁决。
据香港媒体报道,14日上午,香港律政司委托的死因审讯主任、资深大律师翟绍唐表示,此次研讯预计将会历时25天,法庭将传召150名证人出庭,即116名菲律宾人和34名香港人,其中包括旅游团的7名受伤团员。
2月11日,菲司法部长德利马曾对外公布,在被传召的116名菲律宾人当中,有71人已正式拒绝赴港应讯,其中包括马尼拉市市长林雯洛、副市长莫雷诺。美国彭博社也在14日当天的报道中称,“116名菲律宾证人中,没有一人同意到港作证。”
不过翟绍唐当天中午向媒体表示,根据最新收到的消息,菲律宾方面可能会有证人愿意透过视频作供,“估计会是专家方面的证人”。另外,死因庭还收到20份菲律宾证人的书面供词,并将会在这次研讯过程中宣读,这些证人包括旅游大巴司机、当地导游、负责指挥行动的马尼拉前警察总长、曾跟枪手对话的电台主持等。
至于香港的34名证人,包括在菲律宾人质事件中的幸存者以及在事发当晚前往当地搜证的香港专家人员等。此外,证人还包括有心理专家,以分析枪手当时的心理变化。
此次死因研讯在香港高等法院的科技法庭进行,庭内摆放了接载康泰团的旅游大巴和案发现场的模型。“本案将为香港司法程序的大突破,会让法医、政府化验师等专家证人,透过3D立体计算机图像,分析死者剖尸报告、弹道报告及旅游大巴内的各种证据,并透过庭内50寸高清大电视播放,替换一般血淋淋的证物照片,以免引致公众不安。”翟绍唐在介绍本案时称。
研讯目的:助死伤者家属向菲国索赔
14日当天,死因庭共传召了8名证人作供,主要是8名死者的家属,确认死者身份,同时又宣读了3名菲律宾证人的书面供词,包括当地导游Diana Chan、当地旅游社助理经理Amansec的供词,两人均指门多萨起初无意伤害人质,只要求当地政府退还退休金及应有福利。另一书面供词是门多萨的女友作出,她表示事发当日陪同门多萨到马尼拉,对方声称此行只为取回一些物品,要求她接载到马尼拉。
作为死者之一的康泰领队谢廷骏家属,其兄谢志坚在庭上提到当日到马尼拉认尸时,忍不住落泪。他称自己没有让菲律宾当局为弟弟验尸。另一死者汪子林的哥哥在庭外表示,将考虑民事索偿。死者梁锦荣的兄长则相信,即使菲律宾派人抵港出席研讯,也是不太重要的人物。
据悉,目前至少已有3名死伤者家属聘请律师向菲国追讨赔偿。其中,遭枪杀殉职的领队谢廷骏兄长谢志坚透露,已聘请大律师潘熙,透过民事途径向菲国追讨。另外事件中的伤者陈国柱及易小玲亦聘用律师黄国桐,追讨7位数的赔偿。法律界人士指出,倘死因庭裁定死者死于意外,成功索偿机会较低,只有当法庭裁定死者死于不合法被杀,才能增加索偿机会。
大约有20多名市民以及法律系的学生专程前往法庭观看了14日的研讯过程,希望从中汲取经验。亦有市民表示,对于菲律宾方面未能派人来港作证表示失望,认为这会令研讯不完整,并期望研讯的结果是可以让死者家属向菲律宾政府作出民事索偿。
研讯重点:是否有人系警方误杀
2月17日,香港死因裁判庭就菲律宾人质事件展开第四天研讯,庭上播出了枪手门多萨事发当日与电台进行直播访问时的录音带,并宣读了事发当日在现场的一名菲律宾记者的书面供词。
据香港《星岛日报》网站报道,菲律宾电台事发当日曾经访问枪手门多萨,记者在供词中指出,访问期间,人质仍然安全,电台方面曾多次联络警方,表示正与枪手通电话,可以将线路给予警方,但未获理会。相信警方如果听劝喻,本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
该记者的书面供词又指,这个访问是经过8小时的洽商,枪手门多萨才答应接受直播访问的,其间他有时会不听警方的电话,显示其对谈判专家失去信任。
电台记者表示,当日门多萨情绪失控,与电台访问无关。他指枪手在访问初期,情绪并未失控,其后枪手透过电视,得知弟弟被当地警方带走,记者亦曾尝试安抚对方。
该记者又强调,电台当时认为有需要让公众以不同角度了解事件,尤其是涉及的人质是外国人,所以决定进行访问。而这次亦非该电台首次电话访问一名挟持者,三年前亦曾访问另一名挟持者。
去年9月20日,在马尼拉人质事件调查委员会(IIRC)发表的首份报告中,在未有弹道测试结果,单单依靠生还人质口供、死者伤口等数据的情况下,菲方推论8名遇害人质死于门多萨枪下,报告揪出12名官员、警察、记者在事件中犯错。此后,菲总统阿基诺三世的法律咨询团队建议,历时11小时的劫持事件期间,仅有采访劫匪门多萨的两名电台记者应面临刑事起诉。
对此,香港记者协会总干事庄晓阳曾表示,记者只是做分内工作,即使有过错,也是道德问题而非刑事问题,两名菲律宾记者不应承担造成人质事件后果的大部分责任。
香港《文汇报》14日撰文指出,马尼拉人质事件后,当地政府在未经弹道测试的情况下,单凭生还人质口供、死者伤口等资料推断,8名遇害人质都死于凶徒门多萨枪下,令港人难以信服。报道称,全港都期望通过这25天的审讯,揭开事件真相,还逝者一个公道。同日,香港电台称,此次研讯的重点之一是:遇难的8人中是否有人是被菲律宾警方误杀的。不过,香港《新报》则认为,香港死因裁判法庭的审讯意义并不大。因为菲律宾政府去年10月公布的调查报告,已放过多名高官,菲律宾不会因为香港的审讯结果就轻易改变立场。(黄恩溥)
参与互动(0) | 【编辑:张婷婷】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