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2月24日电 (记者 曾嘉)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曾俊华23日发表新年度财政预算案,虽然有补贴电费、公屋免两月租金及强基金户口注入6000元等派糖措施,但24日香港报纸评论认为“糖”是吃到了,但却不如想象中“甜”;另有媒体指中产阶层从中受惠不多。
《大公报》社论说,香港过去一个财政年度综合盈余达到713亿元(港币,下同),整体财政储备增至5916亿,相当于政府23个月的开支。如何准确掌握审慎理财原则与顺应民意诉求的界线,如何摆正长远发展与眼前纾困的关系,的确是一件相当“考工夫”和具挑战性之事。而曾俊华交出来的这份答卷,分数是在及格线之上的。预算案充分善用有巨额盈余这一回旋空间,敢于大幅增加对教育、医疗、社福、基建和文体事业的投入,从根本上为推动经济长远发展和提高市民质素作出了承担,最终全体市民均会受惠。
社论同时指出,以预算案派出的“糖”来说,总体开支达到400多亿,如果这样还要说财爷“孤寒”,不体恤民困、不肯派糖,那是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的。但措施不包括退税,以及6000元注入强积金要到退休之年才能领取,则市民大众的反应就不是那么满意了。
社论说,预算案如果能够在善用盈余、推动发展、利民纾困的同时,再能够体现一点对市民大众的温情和关心,从而促进市民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化解一些“民怨”,那这份有原则、有理据的预算案一定会更成功、更得人心的。
《文汇报》社论说,财政预算案提出包括电费补贴等一系列纾困措施,惟没有向140万名纳税人退税,成为争论焦点。在通胀上升情况下,预算案提出多项一次性宽免措施,偏重惠及基层市民,这是合理的,因为通胀对基层市民的生活冲击最大。预算案不退税,并非意味着不理会中产人士,因为部分纾困措施中产也能受惠。同时,中产更需要的不是派糖,而是发展的机会,政府应该加大力度扩阔产业基础,加快经济转型,为市民创造更多向上流动的机会。当然,政府派糖纾困的模式需要检讨,应研究设立长远的扶贫机制。
《星岛日报》社论说,由于几个月来外界已经预计港府本财政年度盈余会超过700亿元,要求“派糖”的呼声不绝于耳。不算入一些为社会发展作长远投资的拨款,这份预算案几乎把用过的“派糖”招数尽出,惟独就是没有退税。
社论认为,预算案推出多项回馈措施,力度超过400亿元,当中以注资入市民强积金户口最大手笔,当局不采用退税的方式还富于纳税人,解释是此举令得益人数大增,同时为免通胀火上加油,然而,对于“财爷”的设计,很多市民坦言不领情。香港通胀威胁未除,政府采取“曲线派钱”的做法防患未然时,不妨考虑有没有其它方法,可以令措施更受市民欢迎。(完)
参与互动(0) | 【编辑:齐彬】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