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3月22日电 通讯:《大明县令袁宏道》:小成本电影试水香港国际影展
中新社记者 谭休伊
香港三月被誉为“电影月”,国际电影节与其他大型影视项目包括影视展、投资会及亚洲电影大奖同期举行,吸引海内外电影人齐聚香江。“大片”、“大牌”抢去大多数传媒的聚焦点,但小成本电影亦不卑不亢,在盛会上发热发亮。
中国内地小成本制作电影《大明县令袁宏道》的出品及制片人、中国新闻社湖北分社社长章敦华21日与记者分享了他的“电影心路”,他期望影片中明代文人当官的故事,引发对当今社会管治的思索。
“参展了,就‘亮’了”
“这次参展并没有跟人家一比高下的想法,参与进来,就等于把自己‘亮’出来了。”他认为,通过赴港参展,得知国际电影潮流,“这是我们关在家里面所得不到的。”
本届国际电影节吸引来自56个国家的335部影片参加展映,其中59部为亚洲首映片。世界各个角落的非主流电影也得以在国际平台上一试“水温”。
章敦华表示,国内众多小成本制作影片受到所谓的大片冲击,最多只能进入二线院线。小制作“走出去”的路径还不是太畅通,国际影展为小成本电影提供了“走出去”的平台。
《大明县令袁宏道》一片,描述“公安三袁”之一的袁宏道任江苏吴县县令时勤政廉洁,敢于惩恶扬善的“文化人当官”故事。明朝万历年间,湖北公安县袁氏三兄弟——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创立了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流派——“公安派”,被称为“公安三袁”,其中以老二袁宏道成就最为突出。
“袁宏道是公安派‘旗手’,片子没有写他怎么成为文化流派的领袖,而把主题放在这个文化人怎么当官,对中国现实的主题观照不言而喻。”章敦华表示。
明代文人当官引“处长政治”思索
章敦华告诉记者,历史上,府县是举足轻重的两大管理级别。“府县兴,国家兴;府县衰,国家衰。”片子开头引用明代前首辅(官职与宰相相当)一句话:“倘若我朝1149个县,每县出一袁宏道,何愁不天下大治,国泰民安?”
“400多年过去,中国还处在‘处长政治经济系’。”章敦华指出,当今中国的县一级,依然是相当重要的关节,该级别官员直面百姓,对管理好一方社会异常重要。
章敦华敲定这个选题,不仅源自他对古典文学的深厚功底,对明史熟习,还因为“袁宏道是咱公安老家人”。章敦华告诉记者,他听着“公安三袁”的故事长大。“这是我们公安人的骄傲,他们对公安的后学推波助澜,使凭借受教育‘走出去’的人特别多。”
章敦华对用艺术传承文化的坚持,促使他为《明》一片奔波长达4年。电影从开机到杀青,只经历了短短15天。这部投资150万元人民币的电影,是名副其实的小成本制作。但四方筹款的难处,只章敦华才最清楚。
老婆质问:袁宏道是你爹还是你娘?
“我老婆说,一百多万公安人,没有几个人操心这个事,袁宏道是你爹还是你妈,别人不操心,你逞什么能?”章敦华感慨甚深地告诉记者,片子虽然在袁宏道老家公安县拍摄,但基本上未得到政府资源支持。
“政府总在说宣扬三袁文化名片要打出去,但没见有一部关于袁宏道的书,没有一部关于袁宏道的纪录片,也没有一台戏,”章敦华说:“只能说,当地官员,与袁宏道不是同道。”
“我有这个胆量去拍这个片子,倚仗的就是这位老电影人,老北京电影学院的学生,参与众多名片的摄制,人脉关系很好。”章敦华向记者介绍片子的执行制片人、中新社原电影部主任金兆龙,他曾参与《原野》、《春桃》、《老店》、《舟舟》等名片摄制。《明》一片的设备、服装、人员等,都由金兆龙在北京帮忙做前期、后期。
“周期不能长,延长一天就要很多费用,包括人员交通设备,租赁,小成本制作只有抓紧时间拍,”业内“老行尊”金兆龙对电影制作各项环节侃侃道来。
章敦华说:“从开头到结尾,从第一个字开始,到句号,我全程参与。”他表示想把袁宏道故事留给后人,必须不能懈怠,不能投机取巧,老老实实、兢兢业业去拍。好的电影故事片,都应该闪烁人性光辉,才有流传久远的价值。
这是章敦华担当制片人的第二部影片,他制片的第一部电影、描述残疾人指挥家的真实故事片《舟舟》,在国内外取得较大反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