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香港文汇报报道,“港孩现形”有时是一面“照妖镜”,折射出家长的育儿手法有偏差。有家庭治疗师表示,近两年接获中产家长求助而性质严重的个案急升1倍,主要因为“港孩问题”已超越娇生惯养的层面;而是“升级”至行为及情绪失控。不少家长反映,子女在高小阶段已有轻生念头、部分出现抑郁症先兆,甚至自杀。专家指,家长一面倒催谷子女学业成绩,却未有培养孩子的抗逆力、自理及社交能力,令学童沦为“做功课机器”,随时再由“港孩”变成“病孩”。
“直升机父母”及“怪兽家长”等名词近年在社会上兴起,形容过分保护子女的家长,犹如直升机一样,在子女头顶盘旋。他们有时为了替孩子出头,甚至对学校作出无理的“怪兽”要求,令子女丧失应有的自理及情绪管理能力。
家庭福利会资深社工陈碧茜表示,去年曾接获不少家长求助指,子女学业成绩未如理想。社工接触个案后发现,这只是表征,家长的管教手法才是关键,“有些家长对孩子学业以外的发展全没要求,即使孩子已升读中一,亦会替孩子洗澡。有小三生不愿在学校排便,因不懂清理,宁愿强忍回家,让母亲协助清洁,但家长竟然认为无问题”。
陈碧茜透露,曾经接触一名管教子女非常严厉的寄养家庭家长,因担心孩子有危险,小学阶段一直拒让孩子参与学校旅行。孩子至中一,才首次参加旅行。不过,家长不但随尾跟踪,阻止孩子烧烤,又要求带孩子到茶楼午膳。这名家长更曾向学校投诉,指子女书包过重,坚持自行替孩子背书包上课室,“结果孩子因行为太古怪,须转介社工跟进”。
全人发展中心心理辅导员及高级讲师孙皓茵亦指,港孩的古怪行为多不胜数,有孩子升中后仍“怕黑怕鬼”,要与父母共寝;就算是名列前茅的学生,自我照顾能力亦非常低,“中一生竟说不出住址,原来孩子每次都是由父母陪同回家”,可见爱之过度,影响之坏。
家庭治疗师文卢丽萍表示,不应标签家长或孩子是“怪兽家长”或“港孩”。作为辅导者,最重要是“对症下药”。她指,近2年求助个案急升1倍,在她接获的家长求助个案中,不少学童出现“成熟缓慢”的征状。另一方面,家长早期并不察觉自己有管教问题,直至子女出现情绪低落,甚至有自杀倾向,才懂得求助。
现今家长太重视子女成绩,经常安排孩子每周参与3项至4项兴趣班。文卢丽萍慨叹,“学生只懂得做功课,其余所有东西均交由他人负责。密集式活动同时令他们欠缺个人空间”,为了纾缓压力,有学童索性如厕两小时,或刻意挑选较远车程的活动地点,其实是为了争取更多空间,“但家长认为这是偷懒”。
她提醒家长,若不及早辅导“成熟缓慢”的学童,他们长大后会出现“社交低能”、“情绪低能”、“自我管理低能”或“亲密关系低能”等征状,并建议家长每日至少抽15分钟与子女交流。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