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深圳著名作家陈秉安在香港书展举办了题为“香港人的集体回忆——探索50至70年代的偷渡潮与逃港故事”专题讲座,分享他写作《大逃港》的历程之余,也邀请了三位“逃港者”讲述他们逃亡的辛酸日子。
《大逃港》是陈秉安耗费22年时间收集大量资料和采访完成的长篇纪实文学,以第一手资料解密了几十年来一波接一波的“逃港浪潮”,鲜活生动地再现了这段历史。陈秉安此次在香港解读这部作品也颇具意义,他指出,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从内地逃往香港的人数在200万至250万之间,这群逃港者及其后代成为了香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他认为,“逃港者”和这段历史至今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写作这本书就是想要为“逃港者”发声。“他们敢创敢干、吃苦耐劳的精神正是香港的根。”陈秉安说。
在陈秉安看来,为了生活而出逃香港的这群人不仅对香港的繁荣贡献了重要力量,他们身上所承载的历史也与中国的改革开放有关。“有人说改革开放是从小岗村开始的,我认为在当年的深圳宝安县就已经展开了,这一结论的缘由正是大逃港事件。如果没有大逃港,历史可能还停留在深圳河边的芦苇丛中。所以改革开放当代史应该写到‘逃港者’,应该写到宝安县。”
陈秉安说,《大逃港》有意只写到70年代,70年代至80年代的逃港历史将在下一步作品里书写。“《大逃港》作为一次抛砖引玉,在出版之后得到了许多反馈和支持,也有不少朋友向我提供了许多宝贵素材。我将在下一本书里从人的命运着手揭示这段历史,内容将会更加丰富。”廖露蕾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