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是一个对内地学生和家长耳熟能详却又颇为陌生的词语。
在香港,有一所大学已经实行书院制近半个世纪,且目前仍然是香港惟一实行书院制的大学,这所大学就是香港中文大学。
书院在学生培养中扮演什么角色?与学院如何分工合作?实行书院制有何利弊?所有这些疑惑,都会随着我们走近这所依山傍海的美丽大学而解开。
书院干什么
“书院负责专业教学以外的所有事情”
在“学院”这个坐标系上,魏方方是中文大学商学院会计系大三学生,在“书院”这个坐标系上,她则摇身一变,成为逸夫书院的学生。“学院”坐标同在商学院的学生吴瑞,另一个坐标则落在新亚书院。
每一个中文大学的本科生,都像魏方方和吴瑞一样,身处“学院”、“书院”两个坐标系中。许多中大毕业生都说,书院生活是他们在学期间最难忘的回忆。
魏方方介绍,每名新生可按意愿申请所属的书院,大学会按既定机制作出编配。在学期间, 同学可申请转院, 书院会视乎情况作出考虑。
中大的几个书院坐落于不同地段,多数书院都有自己的宿舍、食堂、体育文化设施等。一位老师介绍,书院的职责,大致可以定位为“负责专业教学以外的所有事情”。学生每天上课都要去各自的学院,下课后的活动则主要在书院进行。
吴瑞介绍,书院也开设通识课,分必修和选修两类,比如新亚书院的一门课,就是讲本院的历史、精神、文化特色等。
虽然书院主要负责专业教学以外的事情,但书院院长则无一例外都是由学术地位很高的教授出任。比如现任中大校长沈祖尧就曾任逸夫书院院长。书院虽然与学术很少直接关联,但学术一刻也离不开书院。
现在一家出版社供职的陈宝欣是中大毕业生。她说,书院在大学教育中扮演的角色很重要。大学课堂传授的是硬知识,书院则以关顾及群体活动来授予学生软技能。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甚至工友之间的关系很密切,像一个大家庭。“考试的日子书院会提供水果,工友煮甜汤也会给我们留一份,这些都令人心暖。”
不但学生要入书院,老师也是如此。张田余是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老师,他的会计课堂上一共有30个学生,来自各个书院的都有,张田余则加入了崇基学院,负责跟崇基的学生见面研讨、帮学生辅导、带学生活动。
目前,中大各书院的宿舍约能为一半以上的学士学位课程学生提供床位,但即使不住校的学生,仍然可以加入某个书院。
中文大学原有崇基、新亚、联合、逸夫等4所书院。为应付大学恢复四年制本科课程后学生人数的增加,中大近来增设多所书院,其中晨兴、善衡及和声书院已开始收生,敬文及伍宜孙两所新书院也将于2012年9月收生。
不要“书呆子”
书院是组织学生活动、实现“全人”教育的主要平台
中国人往往用“书呆子”称呼光会读书,对待人接物一窍不通的人。现今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不再以学业成绩为唯一量尺。良好品德、奉献精神、高尚品味和强健体魄,都成为衡量优秀大学生的准则。在培养“全人”方面,书院可谓重任在肩。
锻炼学生能力的各种活动,主要是在书院层面举办。这些活动包括海外交流及外访计划、研讨会、师友计划、社区服务、领袖才能训练等等,还有各种学生社团组织的课外活动。
吴瑞说,每个书院都有学生会,是组织活动的主力军。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活动是新亚书院的“千人宴”,邀请了不少明星参加。
以逸夫书院为例,院方定期举办书院聚会,邀请杰出人士莅校演讲,与学生交流。曾应邀出席者有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天文台前台长林超英等。
书院还举办主题晚宴,邀请嘉宾就不同题目与学生分享心得。晚宴的特点在于气氛轻松,利于师生与讲者深入交换意见,讲题也不局限于学术,还包括很多人生重要课题。
为了锻炼学生的领袖才能和组织能力,逸夫书院不少活动是由学生主导的,如被称为四大活动的迎新营、“逸夫里”游艺晚会、书院院庆活动及书院歌唱比赛,均由学生一手策划和主办,院方只提供资助和意见。
联合书院则从2005年起设立全人发展奖励计划,鼓励学生参与学术和非形式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终身追求均衡生活和全面发展。计划深受学生认同,参与人数逐年上升。
在这个计划下,学生参加或筹办德、智、体、群、美五个范畴的校内外活动,并向书院申报。院方核实和计分后,每年向参加者颁发奖, 并根据累计总分向毕业班学生颁发金银铜奖的奖座、证书,还有书券以作奖励。
由于奖项要计算每学年得分,有助于学生均衡规划在大学不同年级参与的活动及类别,得分纪录总结了本科生课堂外的活动,被视作非形式教育的成绩表。
各有各特色
有的书院重视博雅教育,有的书院侧重传统文化
由于历史迥异,中文大学的书院都各具特色。崇基学院院长梁元生教授介绍,着重博雅教育,强调全人发展是崇基的特色,通过为同学提供各种非形式教育项目和课外活动,培养他们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
新亚书院是1949年由钱穆先生及一群来自中国内地的学者兴办,创校宗旨在承续中国传统文化,并使其与现代学术结合,令学生不忘本之余,且有能力应付现代社会的挑战。新亚书院院长信广来教授说,书院这一特色一直延续至今,认为为学不单是追求知识,也讲求处世的修养。
不过,在学生们眼中,书院的特色就实在多了。“有穷有福,好像崇基比较有钱,所以给学生提供的交换机会要多一些。”书院还提供奖学金和经济援助计划。一位学生告诉记者。各书院贫富不均的原因,是捐资助学者的捐资额差别较大。
“新亚住宿条件好,联合交通便利,逸夫交通就很不方便。”这是另一位同学总结的各书院“特色”。因为中文大学占地达近140公顷,地势高地起伏,教学楼分散,吃够了上课路上跋涉之苦的学生们对交通非常看重。
书院利与弊
书院制可能导致机构臃肿和资源分配不均
中文大学公关部介绍,书院提供以学生为本的全人教育和关顾辅导,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凝聚学生对书院和母校的归属感。书院组织各种活动,提供“非形式教育机会”,与正规课程相辅相成,培养学生的人际关系技巧、文化品味、自信心和对社会的承担。
一位教育专家认为,随着高等教育渐趋普及,当今的大学规模越来越大,人数越来越多,不利师生接触,也容易导致同学之间关系疏离。书院这种小而紧密的群体有利于维持师生和同学间亲密的关系,促进沟通,并培养归属感。
不少学生和老师都认为,书院制让各专业的学生混杂居住生活,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住在一起,可以接触到更多信息,对学生今后发展有帮助。
不过,实行书院制,绝非“百利而无一害”。
一位中大教授认为,因实行书院制,学校生出了很多行政机构,机构臃肿往往导致效率低下。而且,各书院划地而治,可能导致资源利用不充分。学校在分配资源时,往往不能考虑大小书院的区别,搞“平均分配”。比如羽毛球场等体育设施,就是把体育馆时间段平均分配,有的书院不够用,有的书院没人用。
这位教授总结说,内地高校不能盲目效仿书院制,到头来生出许多毫无必要的官僚机构,或者变质为安排冗员的去处。 尹世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