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9月30日电(记者 贾思玉)“天宫一号”29日晚在酒泉成功升空,顺利进入轨道,千里之外的香港同样熟知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步伐,并以多种形式参与国家航天项目。
“求创新,体现自主精神”
“‘天宫一号’升空及其后续与‘神八’对接,显示出中国在空间站建设中的自主创新精神。”香港中文大学太空与地球信息科学研究所所长林珲教授对中新社记者表示。
他指出,“天宫一号”升空是中国建设空间站的重要一步,此前美国等国家在国际太空站计划中一直没有邀请中国参加。
“天宫一号”与神八飞船若成功交会对接,标志着中国将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掌握此技术的国家。
“但中国不是沿着美、俄的老路走下去。”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工业及系统工程学系容启亮教授说,中国采用全新的技术,所需资源减少,效率、安全性均大为提高。
“快而稳,发展不忘安全”
美、俄用数十年完成的航天工程,中国在十几年内就做到了,人们再次惊叹于“中国速度”。但容启亮强调,中国探索太空始终以稳步发展为原则,每项技术均反复测试,载人航天工程更是安全至上。
理大副校长卫炳江教授认为,中国航天事业进步,对世界科技发展作出贡献,有助鼓舞年轻一代投身。他又指,国人要避免盲目自大,毕竟中国航天事业起步晚,现在努力追赶,与美、俄仍存在很大差距。
卫炳江表示,发展航天事业涉及对科研拉动作用明显,尤其对于有人才、有国际合作经验,但缺乏成果转化平台的香港而言。
港专家实验有望上空间站
香港与中国航天事业的关系不仅停留在憧憬与祝福,近些年亦愈来愈多地参与其中,贡献创新理念与科研成果。
林珲今年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国家太空科学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负责对空间科学先导专项进行评估,提出建议。林珲表示,他还将为推动中国开展太空科技领域的多边国际合作出一份力。“和平利用外太空,将争取到更多朋友。太空科技的庞大开支和安全问题,也需要中国与更多国家展开合作。”
理大的科研人员参与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多个项目,涉及医疗、生物医学、纺织及制衣、地理信息学等领域。卫炳江介绍,该校研究团队有份参与研制“嫦娥三号”月球车取样。去年底,理大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宣布共建联合实验室,研发探月工程所需的精密仪器,实验室牵头人之一正是容启亮教授。
而“天宫一号”发射前夕,有香港学者收到中国科学院的信函,让他们提出感兴趣的天文学、物理学、生命科学等项目,未来有可能在空间站展开实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