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10月9日电(记者 梁今)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最近在不同的场合都表示香港正面对房价过高、人口老化等民生问题,迫切需要解决。但在外围金融市场波动下,将于本月12日发表的《施政报告》,港府对于产业结构转型的态度依然受到关注。
2008年金融海啸后第二年,曾荫权在《施政报告》中提出检测认证、医疗服务、科技创新、文化创意、环保产业、教育服务六大优势产业,作为未来香港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上述六大产业的提出,一方面回应了社会对金融海啸下政府未来发展计划的期望与诉求;二方面也找出未来香港具发展潜质的发展领域。
本月12日将是曾荫权在任内发表的最后一份《施政报告》,此时正是环球经济风高浪急之时,香港特区财政司司长曾俊华早前更于其网志撰文,指欧美经济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可解决,未来全球经济前景仍会有很多隐忧,而且过去几个月外围环境的急剧恶化,金融海啸出现另一波的风险与日俱增。
“现时香港的产业结构是以四大支柱为主轴,当中尤以金融业最重要,因而不够多元化。”香港恒生管理学院商学院院长苏伟文指出,金融业有其局限,假若唯尊金融而其他行业没有发展起来,对香港来说是危险的。
“金融业行业本质先天带有杠杆作用,所以当经济发展蓬勃的时候,金融业也蒸蒸日上,相反在经济不景时,金融业就会萎缩。”主要研究兴趣为国际金融的苏伟文说,香港曾经历过金融业的兴衰,金融业所占比重日高,固然可为香港带来好处,但经济发展不免会随金融业的盛衰而大上大落。他又说:“要令香港发展平衡,一个多元化的经济结构是很重要的。”
事实上,香港经济转型、培育新的经济发展“火车头”,早已是社会的共识;国家“十二五”规划亦已明确表示支持香港培育新兴产业,发展六项优势产业。目前,香港社会舆论十分关注曾荫权在其最后一份《施政报告》中有否在产业多元化上着墨。
不过,曾荫权最近已明言,自金融风暴后,香港的金融监管机构已做了许多改革,并得到内地支持,基础稳健,竞争力亦较2008年更强,他有信心香港有能力可应付更坏的经济情况,故即将发表的《施政报告》将主要处理他认为目前较重要的民生问题。
苏伟文称,本届政府的任期只到明年7月,而一般市民对自己周遭的事比较关心,所以政府关注民生事宜是应该的;但从香港长远发展来看,如何筹谋产业结构多元发展也很重要,他希望在《施政报告》中看到政府对此持有什么态度。(完)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