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10月18日电 题:西九龙文化区:提升香港文化实力新引擎?
中新社记者 贾思玉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香港西九龙文化区也不是。环顾周边亚洲城市,打造文化地标已呈现“大干快上”、百家争鸣之势,西九则“十年磨一剑”,“终极版”建议发展蓝图近期才公之于众。
北京有798、“巨蛋”,广州有珠江新城“双砾”,台北有华山文创园区……文化元素渐成为城市竞争最重要的资本之一。而在国家层面,中国提出“文化强国”,正由(对)内至(对)外、由硬(件)到软(件)提升文化实力。
作为目前已知的全球最大规模的艺术区建设计划,西九文化区并无成功先例可借鉴。该计划将走向何处?能否成为香港文化新引擎,为其他城市的规划提供样板?因此备受关注。
该文化区的概念始于上世纪90年代,时任香港特首的董建华提出在西九龙填海区兴建文化艺术中心,让香港向世界展示金融中心之外的文化面向。
时隔13年后,在今年10月举行的西九文化区第三阶段、亦即最后的公众参与活动中,一个1:250比例的立体模型,终于令西九梦想具体可触,实现在望。
这座占地40公顷的“城中城”,近一半面积归属中央公园,一条林荫大道绵延其间,贯穿戏曲、中央和艺术3大广场,并串联17项星罗棋布的文艺设施,包括博物馆、音乐厅、剧场、戏院、展馆等。方案以“城市中的公园”为主题。
西九文化区管理局称,今年年底将向香港城市规划委员会递交图则,如获通过,最快明年底可动工,并于2015年起分阶段落成。
“建筑工程只是‘硬件’,更重要的是到时谁在那里表演?谁会买票去看?政府同时要重视‘软件’。”香港当代文化中心总监、西九文化区管理局咨询会成员黄英琦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管理局咨询会主席张仁良表示,文化区是为每一个香港人而建的,既包括到此欣赏文化艺术表演的人,也包括那些前来欣赏维港风景的人。管理局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教育香港下一代欣赏文化艺术及激发公众对文化艺术的热情。
他认为,西九文化区是香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建,不仅可让香港在全球文化艺术领域上占一席之地,更可带来经济效益。
西九文化区一度被定位为文化旅游项目,兴建中的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总站即坐落西九,预计迎来送往4000万珠三角区人口。不过,黄英琦认为,一个文化区也不可能向游客展示全部香港文化,而香港“商业社会”形象要借此“洗脱”绝非易事。
“香港很幸运。”西九文化区管理局行政总裁连纳智说,因为港府一笔过拨款216亿港元发展西九,其决心可见一斑。
西九文化区计划推出至今,政府、民间团体、艺术家等各方历经长时间的讨论和角力,过程给人以启示。黄英琦说,政府主导的方法能让工程尽快上马,但在香港行不通,而该计划能否成功完全倚赖公众的共识和参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