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21日电 据香港明报报道,香港中文大学调查访问2300多名小学生,发现逾一成受访学童有便秘问题,6至7岁群组更高达16.8%。儿科医生指出,香港学童交通及留校时间长,学生因担心被同学取笑“臭味”等因素,不愿在校内大解,惯性忍便令直肠扩张失去便意是便秘的主因。有个案更因长期忍便终令肛门括约肌失去弹性,变成失禁。
中大医学院外科学系小儿科及小儿泌尿科组,于3至6月进行全港儿童便秘问卷调查,随机抽样访问10间小学、逾2300名6至15岁学生(98%为6至12岁),发现12.2%学童有便秘,6至7岁群组盛行率更高达16.8%。
研究员分析,逾三成受访学童表示即使有便意,亦不想在学校如厕,当中16%证实患有便秘。
中大外科学系小儿科及小儿泌尿科医生谭煜谦解释,经分析后,学童不愿在校内如厕,与厕所设施和卫生无关,反而同辈压力是重要因素,他说﹕“学生会因为去大便感到好臭,而觉得尴尬和被同学取笑。”他又说,上课及交通已占去学童大部分时间,“他们不肯在学校如厕,忍一次可能有点吃力,但愈忍得多就愈不用力……习惯了变成慢性便秘。”他补充,如儿童缺乏父母在身边指导,更难以建立良好的大便习惯。
香港资助小学议会主席梁兆棠对中大研究感惊讶。他说,“我们一般都会担心不让他们去厕所,在课堂上失禁会更难处理,老师不会拒绝学生在上课时间去厕所的要求……除非是个别学生经常借机去厕所。”他暂未发现学生羞于在校大解问题,认为毋须特别加强教育,只要老师小息时提醒学生去厕所即可。
分别只有9岁和7岁的跨境学童姓李兄妹,曾深受便秘困扰,现已治愈。他们家住深圳布吉,每日要花2至6小时往返位于上水的学校,哥哥因长时间坐车又不敢在校内上厕所,长期忍便令其肛门括约肌失去弹性,结果两年前因失禁向专科医生求诊,除了吃药外更要日日清洗直肠去除宿便,历时两年才治愈。妹妹最近亦出现类似情况,需要求医,现已康复。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