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港澳新闻

侧观香港人家庭观:勒紧裤带给父母最好照顾(图)

2011年10月31日 08:17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侧观香港人家庭观:勒紧裤带给父母最好照顾(图)
 老人院内景
很多义工热衷照顾老人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核心提示:深圳公务员打骂父母的事件被曝光后,“家庭矛盾”上升到了全民热议的话题。不少人认为,现代的传统家庭已经解体,年轻一代不大愿意承担照顾父母的责任。不过,在一江之隔的香港,供养父母是社会一项必须履行的职责。出名工作繁忙的港人,大都用资金来保证父母的老年生活,送父母去敬老院或聘请护工看护已成为社会的一种常态。

  照顾

  送养老院不觉得没面子

  近10年来,香港居民平均寿命节节上升,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而香港又没有建立起普遍的老人退休保障体系,一些经济状况一般、无产业或大的储蓄的退休老人,还需要子女的经济支持。一般情况下,子女会共同担起供养父母的责任。所以在香港,遭子女遗弃的老人是较少的。若子女经济上也有较大困难,或者是父母中有一个先过世,另一个又不愿与子女同住,老人可能会被送往老人院。

  香港的老人院收费并不便宜,价钱甚至可媲美香港居高不下的房租。按护理级别,护老院每月收费从3000元到8000元不等。全家收入偏低的老人,可以申请政府的综援补助,但子女仍需支付至少三成的月费。对于月收入两万左右的香港一般家庭,这着实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从事法律工作的陈先生向记者表示,其4年前去世的奶奶,是在老人院平和离世的。奶奶的老人院支出需要每个月7000元,陈先生说在排除政府的政策性资助外,这份钱由全家人平分,作为孙辈的自己,每个月亦要付1000元。

  从小跟奶奶一起生活的陈先生说,当年将62岁的奶奶送去护老院,全家也很舍不得。“但那时的奶奶得了老年痴呆症,全家人没有固定的时间照顾,担心她自己在家里会遇到什么事。而护老院里有专门护士照顾,家人可以放心点。家人会定期去探望她,并在逢年过节接她回家看看”。陈先生说。

  当记者问及家人是否会因为送奶奶去护老院而感到没有尽到孝道和在邻里前没面子时?陈先生直指“不会,不会”,他说:“这在香港是很普遍的事情,因为同事们也会常常交换意见,哪一家的护老院更物美价廉。”他分析说,香港地方小,聘请菲佣护工还要为她提供居住房间,又要顾及子女生活空间,这是很难解决的。送去护老院是两全齐美的好方法,用金钱买来安全和照顾,也算尽了一份孝心。

  供养

  从打第一份工起就给家用

  虽属中西文化交融地,但香港的绝大多数家庭都非常尊重中国传统家庭伦理规范,供养父母也被认为是伦理之常情。所以俗语“养儿防老”似乎在香港非常适用。大部分家庭的子女,在学业完结后打上第一份工起,就要开始向父母上缴家用。根据香港政府统计处的最新数据显示,过半数的20至40岁的港人都会供养父母。

  而香港中华基督教青年会研究结果发现,七成的香港青少年表示,愿意供养父母,当有能力时亦会将月薪的三成给予父母作为家用。但在通胀严重、工作保障不高的情况下,令刚踏入社会工作的80后供养父母有一定压力。调查结果显示,98%受访青年人认为,子女应该供养父母。受访者中最多人每月给父母3000至3999港元的占21.6%;5000至5999港元的占17.7%。

  从事文职工作的港人罗先生表示,由于一直跟家人一起住,所以从工作起便每个月向妈妈上交5000港元当做家用,后来随着收入的提高,金额也在逐渐增长,最多每个月曾付1万港元。罗先生说,“当做每天回家的吃饭钱,都理应要给家里的。”他认为,父母养育了自己那么多年,所以自己也应供养父母,而且他们辛劳工作一世,亦应在年老时得到一些回报。

  不过前年同女友结婚生子后,罗先生身上的负担一下子加重,供养的家庭一下就变成了两家4口。好在罗父罗母亦体谅儿子,让其每个月象征性付2000元,并时刻记挂,望罗先生多一点回家吃饭。罗先生坦言,希望爸妈将来能帮自己带孩子,就像帮姐姐照顾外甥一样,到时家用一定要给更多啦。

  关系

  家庭关系中功利意识渐浓

  随着香港近几十年来家庭结构的日益小型化,以一对夫妇没有或只有很少未婚子女同住的核心式小家庭,已占香港家庭的最大比重。香港家庭数目的增长速度在近三十年来比香港人口的增长速度要快得多。而家庭的规模却变得越来越小。伴随着社会工业化和现代化而出现的西方文化的影响,年轻人婚后独立生活,不再依赖双亲而另组以夫妻关系为主轴的小家庭的风气成为时尚。

  而家庭之间的亲属关系网络,香港并没有出现西方某些国家普遍出现的因小家庭大量出现而产生亲属关系网络“瓦解”的现象。香港家庭居住上是分散的,经济上是独立的,不过家庭关系中功利意识也渐趋浓厚。

  不少香港人在家庭关系中,包括家庭内部成员之间和亲属之间,将经济利益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家庭成员的地位视经济奉献大小决定,兄弟姐妹及亲属之间的交往,也以经济利益的互补互利为出发点,这在香港的家庭里是很习以为常的现象。香港青年民协调查发现,34%港人每星期家庭晚膳不逾2次,逾半人与家人进行消闲活动的时间每周少于7小时,表现出港人普遍与家人相处的机会不足。

  不论是香港还是内地,相信“老有所养”至今仍是天下父母共同的朴实心愿。因腿脚不便又有心脑血管病患,而被提早送到香港剑桥护老院的张阿伯指,即使没有“所养”,有几个小时的后辈“所陪”,自己也会感动到哭泣。当谈到子女将自己送来的意义,他笑言:“年轻时用生命搏金钱,年老时用金钱搏生命,也许就是这个意义。”

  深圳不孝子的暴力行为令人扼腕,而港人宁愿勒紧裤腰带,用昂贵的开支让父母得到更专业的护养,而中间是否错过了必要的感情沟通,就见仁见智了。

  本报特约撰稿 魏杨D090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吉翔】
    ----- 港澳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