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港澳新闻

港专家:神八天宫对接彰显自主创新 促进香港科研

2011年11月03日 12:54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3日凌晨,神州八号与天宫一号“如约牵手”,成功实现交会对接,中国由此成为继美国、俄罗斯后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新华社记者就此专访了香港理工大学、科技大学、中文大学多位航天技术专家,了解他们对国家航天事业的前景展望。

  “里程碑”式跨越有赖于自主创新

  对于神八与天宫一号的成功交会对接,受访的专家们均强调了其“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香港科技大学太空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陈炯林教授表示,“这是中国航天发展上极重要的一步,因为将来要连接自制的太空站或国际太空站,甚至载人登月,都要以此技术为前提”。

  香港中文大学太空与地球信息科学研究院院长林珲教授,今年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国家太空科学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他介绍,这次交会对接采用了激光雷达、微波雷达以及光敏器件等新技术,突破了通讯、控制、供电等诸多难关,为独立自主建立空间站迈出了关键一步。

  香港理工大学工业及系统工程学系教授容启亮强调了“自主创新”的优点。他表示,中国并未沿着美国、俄罗斯的老路,而是采用全新技术自主研发,效率和安全性都大为提高,为今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专家们看来,这些突破性成就与中国航天人的专业精神密不可分。陈炯林表示,中国航天事业起步时缺乏外援,但以钱学森先生为代表的一代代航天人有极高的素质,他们拥有的“不止是技术能力,更重要的是专业精神”。

  “速度”情理之中 “准度”令人惊叹

  较之航天强国美、俄,中国航天事业起步晚但成绩显著,不少人以“中国速度”赞誉其发展之快,也有人产生“欲速不达”的隐忧。而在专家看来,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令人惊叹的,不是“速度”而是“准度”,隐忧恰恰在于为求稳求准而放缓步伐。

  容启亮表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虽然起步晚,但却拥有良好的基础条件、优厚的技术环境。陈炯林指出,美、俄早期航天项目的“准度”是好坏参半,而中国的载人航天与探月计划至现在为止,均是百分百成功,“这显示中国航天步伐非常稳健”。

  陈炯林还表示,目前并无“欲速不达”之虑,却担心“过重稳健”或“怕失败”会妨碍超前性的创新和突破。载人航天固然必须追求百分百的安全,但是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的无人计划,中国已完全具备条件作出大胆的创建。

  林珲则说,“仍要看到差距,注重借鉴别人经验”。他建议多学习“美俄推动国际合作的战略”,借鉴“美国有效利用民间资源开展空间技术研究与应用的经验”。

  香港既能获得机遇 亦可发挥优势

  香港科技界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国家航天事业中来。据容启亮介绍,香港理工大学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去年共建了联合实验室,研发探月工程所需的精密仪器。

  林珲介绍说,香港科技界一直很关注国家航天事业的发展,许多大学的科研人员对于参加国家航天事业都有极大兴趣,且涉及天体物理、天体化学、医学、测量、机械工程等诸多领域。

  他说,香港学者参与国家航天计划无疑会带动香港科研综合实力的提升,香港国际化的环境也可以帮助内地开展多模式的国际学术交流。

  陈炯林还提出了更具体的建议。他说,若以国家航天发展的应用作为一个引导方向,可以专设研究基金,为目前香港较分散的科研取向提供一个凝聚动机,从而获得既瞩目又实惠的成果。(记者 曾繁娟)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婷婷】
    ----- 港澳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