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近4000多万旅客来到香港,日均10万余人来港公干、探亲、观光旅行……每年,数百万香港市民更是频繁往来两岸四地……出现在香港入境处职员面前的,是每年超过2亿人次的通关人流,“把关”压力可想而知。
香港入境处处长陈国基,服务入境处近30年。他向记者吐露心声:任内将继续提升香港口岸管制及服务效率、推动香港和其它地区与国家的合作,比如,反偷渡、防止伪造旅游证件等,为香港繁荣稳定做好服务。
通关电子化
2010年,有2680万内地居民来港旅游,今年将接近3000万人。
高峰时间,内地游客往往需要半小时左右才能通关,香港入境处将增设新的“e-道”(自助出入境检查系统),配合内地边检部门分阶段推出的电子版往来港澳通行证的新措施。去年年中,特区立法会拨款2亿港元予入境处,用于提升计算机系统及在口岸增设新的“e-道”等设施。新系统可自动识别旅客过关数据,包括访港次数、来港往返习惯等,便于入境处分析数据,及时调整应对策略。
除利用信息科技提升口岸管制工作,入境处又利用电子化提升各项服务的效率,推出网上预约、递交申请表格等服务,减少市民前往办事柜台的次数。陈国基说,新的“e-道”系统,将方便更多有需要的旅客,提高效率,“我希望这些安排,不单单使香港的老百姓很满意,也希望得到内地游客的认可。”
服务随身行
今年3月,日本发生9级强震和核电站泄露事故。为了协助在日港人,香港入境处“协助在外香港居民小组”派出1000多人次往来处理善后事宜,46条热线电话24小时运作,接受市民查询……
这个小组在处长协调下,应对一些重大事件。陈国基说,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入境处不少同事都要将护照和“回乡卡”(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随身携带,一有突发事件,即时受命外出。他回忆说,有一次,早上离家时忘了与家人商定晚上安排,随后致电回家,称已身在北京,家人早已习以为常。
陈国基说,以往入境处为市民提供支援服务,仅仅限于香港本地,回归后已扩展至香港以外地区,包括及时发布旅行信息、公布联系电话、短信通知等。
每逢年节或者周末,旅客出入境都会进入高峰时间。在人流最大的深港各口岸,香港入境处设联合指挥中心,与内地边检部门保持联系,了解旅客等候的时间和人流状况,及时调配,增加柜台。
用心就有不同
8月初,陈国基收到特区一位法官的信件,赞扬入境处职员尽责专业。信中提到,在一次入境检查时,当值职员发现一名游客神色慌张,随即提醒同事细致检查,发现该旅客身上携有大量毒品,当场将其拘捕,经法院审讯后判监20年。
“我们的目标是,为香港提供一个非常安全的环境,对于一些不受欢迎的人物,我们会拒绝入境;伪造旅游证件的人士,我们会提出检控。不少外国旅客是经由香港转赴内地,我们有责任把好这个关,为国家的整体安全服务。”陈国基表示。
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2011年深圳大学生运动会……近年来,内地接连承办国际性比赛和盛事,作为行内人士,陈国基深谙安保工作乃重中之重,责任重大。他高度称赞内地同行和有关部门,安保工作细致入微,保驾护航,是入境处学习的榜样。
作为一名在入境处工作几十年的“老员工”,陈国基常常对自己的同事说,“用心去做和不用心去做,对香港来说区别就很大。每一天成千上万的人过关,通关检查不能只限定于盖个章这么简单。因为你不是一个机器,你是一个专业的人。”(本报记者 李海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