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许鞍华谈《桃姐》创作:拍自己最熟悉的东西最自如

2012年03月26日 15:08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简介】许鞍华(Ann Hui),著名女导演。生于1947年5月23日,祖籍辽宁鞍山,父亲是国民党文书,母亲是日本人。于香港大学进修英国文学及比较文学,并获文学硕士学位。随后赴英深造,在伦敦电影学院攻读电影课程。她曾先后获得三次香港电影金像奖、两次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等奖项。她还于2008年9月18日荣获了第19届福冈亚洲文化奖大奖,她也是首位获此殊荣的女性导演。代表作:《疯劫》《投奔怒海》《女人四十》《千言万语》《天水围的日与夜》《桃姐》。

  【先锋语录】

  归根结底,每个人都是孤单的。

  恋爱、结婚、生子我没有经历,但时间已经过去,我应该过得更加从容。

  到了老年,面临的是双重歧视,你又老又是女人,怎么办呢?还是告诉自己不要认同他们的歧视。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陈雪莲 实习记者陈慧发自北京 《桃姐》北京的两场首映会上,许鞍华依然是那黑鸦鸦的行头——黑框眼镜配冬菇头,宽大的川九保玲黑色连衣裙,配黑色紧身裤,这种隐匿自我的气场偶尔会被左耳上跳出来一只小鸟耳环打破,就像她回答提问时总是惜字如金——“是”“对”“希望吧”,话音落后却总会爽朗大笑。

  为何不笑呢?单只为了《桃姐》这样骄人的成绩,也值得许鞍华这样的笑:自去年以来,第68届威尼斯电影节上,主演叶德娴获最佳女主角;第48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及最佳男主角三项大奖;第15届爱沙尼亚塔林黑夜电影节欧亚电影大奖最佳电影、最佳女主角……

  即使是票房,也颇值得一说,大陆公开上映截至3月15日,《桃姐》内地票房已达到5000万,香港票房已突破1300万港币,台湾地区票房也达到3000万新台币,并连破数个纪录:华语文艺片最高首周票房纪录,3月8日档期最高票房,许鞍华作品最高票房纪录,港产文艺片在台湾上映首周最高票房纪录。

  但在3月15日的《桃姐》庆功会上,许鞍华却并未现身,这也像她的风格——低调谦恭,专注淡然。

  因为我也老了

  《桃姐》讲述了一位生长于大家庭的少爷Roger(刘德华饰)与自幼照顾自己长大的家佣桃姐(叶德娴饰)之间一段触动人心的主仆情谊。家佣照料主顾天经地义,当佣人老去得到主家的照顾,却已是另外一番情分和心境。博纳发行《桃姐》的口号是“在末日之前温暖你”,但许鞍华的表达又不止于此,在温情之外,影片更似一把锋利的刀,层层剖开老人群体所面临的梳理与冷漠,在拐一个街角便看到一所安老院的香港,老人的孤独与脆弱更是随处可见的沉默;而Roger与桃姐的情谊,则更是贵在仍有尊卑,开头吃饭的镜头刘德华有鱼有汤桌前少爷派头,桃姐在厨房里只端一只碗;电影的温情,也贵在节制,一个搀扶,一次对望,点到为止,哀却不伤。正如有人说,许鞍华的电影好在不像电影,她只是把人生的光滑和疮瘘一个一个都写实了给你看。

  电影大部分剧情源自该片监制李恩霖的真实人生,“电影里男主人公的家,也是现实中李恩霖的家,桃姐箱子里的东西,都是原型用过的,还有桃姐住过的床、去过的茶餐厅、公园也是他们去过的。老人院倒是我们新找的。”许鞍华说。电影中除了叶德娴、刘德华、秦海璐、秦沛等主要角色由职业演员出演之外,还有来自香港本土的一个老年人剧团的八位老人,其他则是真正生活在老人院的老人。电影中的一些场景也在这家真实的老人院里拍摄。

  最初看到《桃姐》剧本时,许鞍华深受触动,因为“因为我也老了,已经64岁,单身,开始担心孤独,怕老得太潦倒”。她立即决定要把它拍成电影。许鞍华的担心是纯个人感受,但越来越多的人会懂她——当老龄化问题变成全球的问题,每个地方的观众都会懂得。“拍完桃姐,我就泰然了,”许鞍华曾对媒体说,看她电影的人,则从《桃姐》中得到“泰然”。

  “我应该过得更从容”

  没有谁比许鞍华更当得起“本土”二字,香港电影一路从强盛到跌落地面,许鞍华则一路从《疯劫》到《桃姐》,仿佛离开香港就不会拍戏,2001年年底,她成为香港电影导演会第一位女会长。与此同时,她也是同脉香港电影导演里文人气质最浓的一位,尤其是近些年那么多人在名利和资本面前纷纷委下身来,但许鞍华的镜头依然从从容容对准市井人间,“只是拍自己最熟悉的东西。”

  她并非没有变化。从1982年的《投奔怒海》到如今《桃姐》,与许鞍华有过三次合作的刘德华告诉《国际先驱导报》,这些年他明显感觉到发生在许鞍华身上的变化。“她以前是佛家讲的‘山是山’,我第一次见到许鞍华,觉得她很开放,每个人讲的话她都能听见去;后来就变成‘山不是山’,再拍第二部戏时,她什么都听不进去,觉得每个人都在挑战她的能力。十多年后,我发现她又回到开始,山重新是山了。”

  28岁投身电影,一度因大胆涉及政治、移民身份和中年危机题材而成为了香港电影新浪潮运动的旗帜人物,中间也拍惊悚片也拍武侠片也天马行空,但最后,许鞍华越来越多地把目光放在香港日常民生生活,以及那些其貌不扬的平凡中老年妇女身上,这些年先后捧出四位“影后”——凭《女人四十》夺得1995年柏林电影节影后的萧芳芳,凭《千言万语》摘得第36届金马奖影后的李丽珍,凭《天水围的日与夜》获得第2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影后的鲍起静,以及凭《桃姐》荣获第68届威尼斯电影节影后的叶德娴,因此,许鞍华被赞誉为“女人戏的心灵捕手”。

  在港台导演纷纷北上的年代,许鞍华在大陆拍了《玉观音》(2004年)和《姨妈的后现代生活》(2006年),投资不低但均反响却不大,此后她再度返回香港,《天水围》系列和《桃姐》进一步奠定平淡写实的本土风格。“一个导演拍自己最熟悉的东西,一定是最自如的。”在香港拍戏,她把一些戏剧化、符号化的东西摒弃了,返璞归真到人和人的生活。“原先,我总害怕观众不够看,就会刻意将一些自认为好看的东西硬加进去。其实是一种没有信心的表现。”

  有人说,其实许鞍华所有的作品都能看出粗糙之处,却看不出企图心,只看到她对电影浓烈的爱,这也正如香港作家黄碧云所说:“她的电影就像她的生活,她的人。她的作品不能逐一看,逐一看都会有缺点,但整体看,就可以看出她的求索。”

  如今,单身的许鞍华仍旧跟母亲一起租房住、出行坐地铁,但她心态已经很淡然。她甚至要求媒体不要再同情她,“我不喜欢老是在传媒面前诉苦,老在说我租房子住啊,又穷又老这些事情。恋爱、结婚、生子我没有经历,但时间已经过去,我应该过得更加从容。”

  正如在《桃姐》中,Roger对桃姐尽心照料也部分缘于自己将近晚年,也正如每一个人看《桃姐》都不能做到置身事外,因为每个人都会老去,一如许鞍华说“我也老了”,“归根结底,每个人都是孤单的”。

  Q&A:“我要为老人平反”

  《国际先驱导报》:刘德华为《桃姐》投资了三千万港币,你是怎么找到他的?

  许鞍华:我不是直接找他本人的,我连他的电话号码都没有。刘德华的公司很有名,都是投资一些非主流电影,像陈果的《榴莲飘飘》、宁浩的《疯狂的石头》等文艺片,我觉得《桃姐》属于同一类电影,所以就去找他的公司,给了他们一个很具体的大纲,但刘德华自己看过,觉得会是一部很好的电影,让我去他公司跟他谈谈,所以我们就继续谈下去。我们跟他算是一拍即合,运气很好。

  Q:现场拍戏的时候,你会当刘德华是老板吗?

  A:会,不过在现场,他完全没有老板的谱,很自制,给我很多空间。如果他说一句话,就算他不是用命令的口气,但大家都会觉得这是个命令。所以,华仔自己也很小心,他这方面处理得很好。

  Q:你之前是找王晶投资拍电影,这次找了刘德华,香港电影圈还有没有人选是我们都想不到但你会去找他投资的?

  A:我们先是找一些有可能性的,再不行我们才找一些没有想过的。现在我也想不到,可能下一部找我妈妈的牌友投资(大笑),《千言万语》就是朋友的朋友投资的,房地产商什么的都可以找。

  Q:在《桃姐》里,除了表达对孤独老人的关怀之外,你是否还有别的情怀想表达?

  A:我已经放弃了很多大的命题,比如说革命、社会反抗啊,对这些东西,我已经没什么兴趣了。我还是觉得,一个人的性格和与别人的关系让我更感兴趣。很多人都想拍传统广东家庭里一个佣人的一生,因为她们的这一生蛮特别的。现在,去当佣人的观念、主仆之间的关系已经和过去不一样了。现在比较像合同工,而以前主仆关系比较深。所以我想拍下来,让现在的人知道过去是怎么样的。就像《桃姐》里的主仆关系,其实比较复杂。他们本来是有上下之分的,不会在一个桌子上吃饭。虽然两个人很熟,佣人看着少爷长大,可又要对少爷特别尊敬。其实他们的关系十分密切。以前,除了父母之外,可以一生照顾你的,就是佣人了。但父母对小孩又很冷漠,也是因为这点,小孩和佣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改变。而当桃姐进入老人院后,又发生了变化。表面看起来很平静的故事,其实暗波汹涌,我很喜欢这样的故事。我先是为女人平反,然后为好人平反,现在我要为老人平反,人老了还可以做事,那多好啊。

  Q:你会一直拍到老吗?

  A:我的想法是能拍就拍,拍得体力实在支撑不了,我就休息一会。要实在拍不动了,我会找一份兼职的教职,跟别人讲讲我的经验,这是最现实的;到教也教不动时,就进老人院,有空就看一些佛学的书,看不懂就算了,就坐在那里。(《国际先驱导报》陈雪莲)

【编辑:李伦】

>港澳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