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双非”孩子苦恼:承受一般同龄人无需承受的压力

2012年04月20日 09:41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香港媒体上近来有个热词叫“双非”,不是比翼“双飞”,而是夫妻双双不是香港人。这个词会遗传,“双非”父母在港生下的孩子,虽然拥有香港籍,但在香港上学就叫做“双非”学童。“双非”不能算贬义词,本身也许不含歧视意味,但许多“双非”学童确实承受着一般同龄人无需承受的压力。

  在香港大角咀鲜鱼行上学的3名读小一的“双非”学童日前上了报纸,他们算“双非”孩子里比较幸运的,在香港有祖父母或亲戚照顾,但学校校长介绍他们“经常挂着愁容”,“缺乏同龄小童的天真烂漫”,“比较怕事、内向,大部分时候不讲话,不主动跟人沟通”。这是因为他们虽然物质不缺,“独缺了父母的爱”。

  “双非”学童数量已经过万,毋宁说是一个相当不小的群体。这些孩子多数家住深圳,每天上学路上至少花两个小时,早晨5点天刚亮就得出发;另一些则是父母在港买房租房,自己留内地努力赚钱,雇保姆在港照顾孩子。

  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先是花巨资赴港生子,再忍受情感折磨送孩子赴港读书,归根结底正是出于对孩子的爱,谁料其结果却是让孩子“独缺了父母的爱”。

  港人对于“双非”占用医疗和教育资源颇有微词,其实只要制度许可,内地人赴港生子也好,赴港读书也好,都无可厚非。候任香港特首梁振英已经预告将禁止私立医院收“双非”孕妇,一段时间内,“双非”儿童的数量将得到控制,相关问题也将缓解。相较于此,父母们更应深思的是,把孩子送到香港是否真的会让他们幸福?

  现代人公认“隔代教养”是教育的一个大问题,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不能代替父母的爱,更何况保姆?年幼的孩子孤身在港求学,心灵上将留下终身难愈的伤痕,恐怕是任何学校教育无法弥补的。如何才算幸福,是一个深奥的命题,但可以肯定的是,不是一个好成绩一份好工作就能代替一切。香港大学日前举办的一个论坛上有学者指出,中国年轻人应克服急功近利和盲从的毛病,勇敢做自己。如果孩子从小背负巨大的压力,一路在父母逼迫下急匆匆地挤独木桥,他将错过多少人生风景,失去多少本可拥有的精彩?王 平

【编辑:吉翔】

>港澳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