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十五载两地教育情—访香港中大副校长

2012年06月26日 10:01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15年前,他放弃美国优厚的待遇,一定要赶在香港回归前回到祖国任教;15年后,他成为院士、副校长,但心中“为中国建设世界一流的大学”的信条始终未变。

  他就是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徐扬生,近日,记者走近了这位享誉海内外的科学家,分享他奋斗的艰辛与喜悦,也倾听他对教育事业始终如一的情怀。

  见证回归时刻

  上世纪五十年代,徐扬生出生在浙江绍兴的一个书香门第。青少年时期正赶上“文革”,但动荡的年代阻止不了少年徐扬生对知识的渴望,“小伙伴们手中争相传阅的一本《科学画报》传到我手中时通常已没了封面和封底。”徐扬生回忆说,高中毕业后,他下乡插队,种田、造桥、教书,当知青的岁月是清贫和艰苦的。

  1977年恢复高考那一年,徐扬生听说可以考大学了,就马上和伙伴们报了名。“当时觉得只要能读书,不管去哪所大学都是好的。”

  一个月后,他的名字出现在绍兴百货大楼门前的红榜上,徐扬生被自己的第一志愿——浙江大学录取。

  “拿录取通知书那天回到村子天色已晚,小小的房间里坐满了人,大家都知道我马上要离开村庄,每人手上都拿着礼物,一双布鞋、一个枕套、刚摘的毛豆和茄子,这是我至今最难忘的。”说到这里,徐扬生充满感慨,“艰苦的生活可以磨炼人的意志,也让人收获真挚的感情。”

  七年后,硕士毕业的徐扬生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在卡耐基梅隆大学任教并从事机器人研究直到1997年。

  1997年1月,在朋友们的不解和惋惜中,徐扬生赶在香港回归前来到香港中文大学任教,“当时的决定受到身边很多朋友的反对,认为不可思议。”

  “我就是要亲眼见证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这个机会一辈子难得。”谈及当初毅然回到香港的原因,徐扬生给出了答案,语气依然坚定。

  在他看来,香港的多元文化是最吸引人的地方,“我是中国人,身体里流淌着中华民族的血液和文化,同时我又熟悉西方的文化理念和科学技术,在这个中西文化交融的城市工作,并且能为国家作出贡献,是很有意义的。”徐扬生说。

  回归当天,大雨滂沱,徐扬生依然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车走不了,我们就步行,全身都湿透了。”

  “香港现在是中国人的香港了,一定要把中国人的香港建设得更好。”回归的震撼场面坚定了徐扬生在香港发展的决心。

  15年来,徐扬生亲历着香港的发展变迁,也感受着香港与祖国的日益亲密,从体育比赛中的国歌嘹亮到汶川大地震中香港义工的默默奉献。

  “那是血浓于水的同胞亲情啊!”徐扬生说。

  老师是最好的称谓

  院士、校长、院长、教授,徐扬生的头衔很多,但在他看来,老师才是最好的称谓。尽管公务繁忙,但他仍坚持每周亲自指导自己带的研究生。

  现在人们经常会把办学或者教书看成是一个职能,把教师仅仅看成一种职业,这种想法在徐扬生看来过于功利了。

  “教书育人不仅是一个职业,而且是要用心去做的一番事业。”徐扬生说。

  都说现在老师和学生人心浮躁,徐扬生认为责任主要在于老师。“老师每天忙于跑经费、拉项目,自然不能带动学生沉下心来做研究。”

  在他看来,让科研工作者静下心来搞基础研究的创新,不仅需要科研者本身甘于寂寞的精神,教师评估机制和对学术创新的鼓励和尊重也应不断完善。

  “每一个个体的特长和优势都是不一样的,要发掘学生的天赋并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精神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启发。”徐扬生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电机及电子工程师学会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士……这位在空间机器人和智能控制领域卓有建树的科学家在他的学生眼中就是一位和蔼慈祥的长者。

  “徐老师会用很多新奇的点子来开拓我们的视野,更重要的是他十分看重我们的兴趣爱好,鼓励我们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有所突破。”徐扬生的学生林天麟对记者说。

  除了科学,徐扬生还是个热爱生活的人,他喜欢书法字画,也喜欢运动,课余时间带学生们爬山是他的一大爱好。

  “很多创意的火花都是在爬山途中与学生们交流碰撞出来的。”徐扬生笑着说。

  为中国建设世界一流的大学

  2011年3月,香港中文大学与深圳市政府签署意向性协议,筹办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学院。

  “我们的目标是把中大建设成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徐扬生的话铿锵有力。

  “当然,这不是一、两年能做成的。但那是我们的目标。”

  按照初步计划,香港中大(深圳)第一期计划招生7000人左右,将采取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行书院制管理,采用中英文双语教学,教师全球聘用,重视本科生人文通识教育。

  “我们在尝试探索自己的一条路,如何创办一所具有中华文化的国际性大学。”徐扬生说。

  据介绍,香港中大“融会中国与西方、结合传统与现代”的办学理念将被引入,专业设置上将充分考虑中大的传统和优势,以及深圳、珠三角乃至全国的需求,考虑新型、交差学科,并结合世界上学科的发展趋势。

  徐扬生表示,只有多元化、国际化发展,学生才能知道自己的社会和历史责任,毕业后才会真正成为对社会、对世界有用的人,才会对自己更有信心。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和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没有优秀的教育制度培育面向世界的领袖人才,中华民族的复兴将是一句空话。”徐扬生说。

  筹办中大(深圳)只是徐扬生拓展两地教育合作的一个缩影。早在2006年,他注意到,北京有30多所较好的高等院校和260多家国家级研究所;上海有20多所较好的高等院校和50多家国家级研究所,但是深圳却只有一所大学,没有一个国家级研究所。

  针对珠三角面对高等教育和科技发展未能配合的基础问题,徐扬生找到了切入点。2006年,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市政府三家合作创办的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应运而生,目前是深圳市唯一一所国家级研究院。

  其中,中国科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先进集成技术研究所是香港中文大学多位教授参与的科研单位。随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研究院挂牌成立。

  “内地发展需要领军人才,香港有众多一流的科学家,二者相得益彰,只需要为他们提供一个合作的平台。”徐扬生正努力地做好他的“月老”角色。

  “我的角色比较特殊,从内地出来,在美国和香港有点经历,比较了解这些地方的教育和科研情况,因而可以担当桥梁的工作。”徐扬生说。(记者 张天国)

【编辑:吉翔】

>港澳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