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香港活力的奥秘:透明完善制造出的高效率
今日香港
5月底6月初,随内地记者团赴港采访,一个问题常常萦绕在我的脑际:是什么原因让小小的香港成了华人城市的传奇?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在全球金融危机下的稳健表现,超越了纽约和伦敦;香港没有发达的制造业,但很多外国产品会先来到香港,再销往它地;香港把粤语歌打造成唱响世界的流行歌曲,让功夫电影成了中国名片;香港享有购物天堂、美食和时尚之都的美誉……奥秘在哪里?
透明完善制造出的高效率
历史的因缘际会是香港成为今天模样的前因,没有东西方的碰撞,香港不会从小渔村变身国际自由港,没有“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的创造性思维,就不会有香港今天面向世界、背靠祖国的发展优势。香港之所以是香港,除了历史和大环境,这个城市独特的个性和文化是内因所在。
香港总商会主席周松岗受访时的一段话让人印象深刻。他说,在香港不管是做贸易还是做金融,都有“强有力的可操作性,可以在快捷、有序的制度下完成”,因为“首先是政府的行政制度和商业监管非常健全,事情可以在透明的状态下发生发展;其次是人际关系简单,比如需要银行支持和其他行业的帮助,只要几个电话,就可以很快把事情办好”。这样的环境,“全世界都少有”。
友好便捷的经商环境,是香港被评为全球最佳营商城市的重要原因之一。规则简单通透,尽量少的限制,尽量多的便利,这些特点从香港的行政、社会管理、税制等方面都得到体现。香港的税制可能是全世界最简单的,没有销售税、资本增值税,只有最高15%的个人薪俸税和16.5%的企业利得税。因为没有其他税种,所以也不存在“免税”、“减税”的复杂计算,处理起来方便。周松岗掌管的大企业,报税只需“30分钟就完成”。
高瞻远瞩的国际都市格局
香港是免税港,许多国家之间做外贸,会把货品先运到香港,再销往目的地。因为香港不但有非常好的航空货运,还有一套非常好的国际贸易服务。香港贸发局首席经济师梁海国说,货品经香港再外销,“虽然多交了服务费,花的时间和成本反而会更少。”
不光会做加法,也善于做减法,退一步可能看到更远,这是香港性格的另一特点。免税表面看是减少收入,但却成就了香港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
记者采访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加强时,提到伦敦也在做人民币离岸中心,会不会对香港造成冲击?他马上回答说:“伦敦做人民币业务,香港是支持的。”因为香港是亚洲时区,香港闭市时,伦敦和美国才刚开市,与伦敦合作才能让人民币业务24小时运作。
同样,记者提到上海是否威胁香港的金融中心位置时,陈加强说,上海是内地的金融中心,香港则面向世界,两地并不是竞争关系,香港乐意帮助上海走出去,这个过程中有非常多的合作机会。这就是香港的格局,作为一个国际化都市,它善于站在高处看问题。
还有不少例子可以证明香港的远见。比如正在动工的港深高铁,地皮在1994年填海时就已确定将建高铁;比如寸土寸金的香港还有76%的土地未开发,其中大部分被立法作为生态保护地……
特区政府“门常开,水长流”
好的制度是基础,但最终效果还要取决于人。记者团下榻的酒店上网速度较慢,一位记者去前台投诉,次日,酒店升级了整个网络,把流量扩大了10倍。显然,为客户提高带宽不是酒店的义务,但它选择了提供好服务。
予人方便、为人服务的意识,已经深化到香港政府部门的文化中。
香港特区政府新闻处副处长梁黎艳明告诉记者,如果一个人在香港做贸易,对一些规章制度不了解,“不论打给政府哪个部门,一定会有人帮你,就算他不知道,也会帮你找到知道的人。”这样的服务,显然已经超越了简单的照章办事。
新建的香港特区政府大楼,是一个正对着海湾的拱门形状,被称为“门常开,水长流”的地方,这里除了“流水生财”的风水含义,其实更多地体现了香港人开放、开明、开朗的性格。能疏就不去堵,能合作就不去对抗,放开短期利益面向长远,抛开干扰专心目标,这或许就是香港活力的内在奥秘。
专题:香港回归15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