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语港产片输粤政策"松绑" 港名导演喜见"及时雨"
中新社香港6月29日电 (香港回归十五年)粤语港产片输粤政策“松绑” 港名导演喜见“及时雨”
中新社记者 谭休伊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香港电影。”素有“东方好莱坞”美誉的香港,回归以来与内地影业互动日趋活跃。中央政府在香港回归15周年之际,宣布将放宽港产粤语版影片进入广东市场,近年来“北望神州”的香港电影人,喜迎“及时雨”。
“中央支持香港电影界的优惠政策很清晰,”香港电影工作者总会会长吴思远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将政策称为对香港电影的“利好消息”;前香港艺术发展局主席马逢国则解读指,该项政策的重要性,不纯粹在于市场;曾是周星驰“御用导演”的李力持告诉记者,粤语原版能使观众正确接收他“无厘头”电影中的深层励志信息。
中央政府在 “七一”前夕,宣布计划在6个范畴推动内地与香港合作,粤港合作领域着墨甚重,其中包括鼓励港产粤语版本影片更快捷和方便地进入广东省市场,并与香港同步上映。在广东省以分账形式发行放映港产粤语版本影片,享有美国分账影片在内地发行放映的有关分成待遇。
“广东人不少千方百计搜粤语原版港产片看,”李力持导演告诉记者,经常碰到粉丝说喜欢他的电影,还背出电影对白来,“可惜竟然是普通话,跟我原本的意思不一样了。”他说人们认为他的电影“无厘头”,但核心信息是“励志”,剧中的“民工、茄呢啡”(临时演员),代表的是理想、发奋,若能保持粤语原版输入,相信能更好传递信息。
去年,广东省的总票房稳坐中国头把交椅,达19亿元人民币。马逢国说,广东有一亿人口,与香港一衣带水,文化接近,若政策松绑,港产片则可迎来重大改观。他指出,粤语港产片最能保留港味、港情、香港故事,若引入广东,既免却了配音、审查,减少“再加工成本”,又能承载更多港式味道,能增加市场吸引力。
“以前任何港产片进入(内地市场)真的不容易,”吴思远从操作层面解读政策指,如果港产片为粤语版,票房可增加20%-30%。但港产片在内地市场以往只能分账17%,但美国片能分到25%,合拍片谈判的分账一般在30%。他指出,港片的内地发行市场仍被中影集团垄断,每年只引进有限的一两部港片,如中影不需要,港片输入等于零。他指出,中央政策很清晰,期望相关执行部门也能切实做好。
香港电影业自1990年代中期由盛转衰,CEPA出台,合拍片为香港电影业辟一条新路。
“不是香港市场萎缩,而是内地市场扩大了。”马逢国说。“广东话唱片、香港电影曾领导潮流,但内地经济起飞了,现在是普通话文化主导,香港电影应该接受现实,”李力持说。但他认为,中央政策是“强心针”,把粤语港产片的本土味“救回来”。 他相信自己最新作品——励志片《四季人生》,也能借助政策,在“原味”和“市场”间取得“双赢”。
对于中央政策鼓励港产片在粤港同步上映,吴思远、马逢国都认为“一定是好事”, 能避免侵权、盗版问题。李力持亦对此赞好。(完)
专题:香港回归15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