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实验室筑平台 港高校打通两地科研经脉
中新社香港6月29日电(记者 贾思玉)以前,林汉明跑到东北、西北等中国内地一些偏远地区,寻求农业科技合作机会,察觉香港高校的招牌并不“好用”;入选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后,合作迎刃而解,“国家都接受你是一份子了,自然有实力。”
林汉明教授是香港中文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他借上述对比说明,国家重点实验室为香港科研机构带来荣誉,更带来信任和机遇;借助这一平台,香港打开参与国家建设的通道,香港科研人才也获得更大的用武之地。
截至目前,获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香港先后建立了12个与内地国家重点实验室匹配的伙伴实验室,包括香港大学4所、香港中文大学3所、香港理工大学及香港城市大学各2所,以及香港科技1所,涵盖医学、农业、通讯、工程、生物和化学等多个领域。
这些年来,香港科研稳步提升,在不少领域领先国际。但直至2003年“SARS”之后,港大的新发传染性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挂牌成立,才标志着香港与内地的科研合作提升至国家层面。
现时港校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须首先与内地的重点实验室配对,即以伙伴实验室资格设立。香港中大植物化学和西部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粱秉中教授指出,两地科研机构结成“姊妹”关系的关键,是有很强、很清晰的互补性。比如其内地伙伴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世界知名,有丰富的植物小分子资料,而中大方面更注重药用植物和中药现代化研究,有从实验室到医院临床的验证平台,两地衔接、贯通不同科研阶段。
在科研经费上,国家科技部每年向每所国家重点实验室提供1000万元人民币的支持,然而按规定这笔资金不得“出境”。港校的实验室一度未获得丝毫财政支援,而去年港府首次为本地12间实验室提供为期5年共1.2亿港元的拨款资助,即每年每所上限200万元。
不过,借势国家实验室平台,港校与内地的科研合作从伙伴机构拓展至更广范围,香港科研人员申请国家或省市级重大科技项目也有一定便利。此外,越来越多的香港高校在内地设立分支机构,例如港大、中大均有深圳研究院,可直接申请内地科研项目。
香港理大超精密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荣彬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近期该实验室与广东工业大学结成科研创新团队,获广东省资助3000万元人民币,以建立超精密仪器设备基地。为促进教育交流和资源共享,他建议国家资助内地年轻学者来香港实验室做短期研究。
近年香港虽锐意发展创新科技产业,但规模仍十分有限。实验室平台也为港校科技成果转移及与内地企业合作带来机会。香港城大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发的小型天线,曾就被国家“北斗一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采用,在汶川地震救援工作中立大功。实验室主任陆贵文教授建议港府为企业科研提供扶持和优惠,同时协助企业和高校合作。
香港回归15周年之际,中央政府公布了一系列教育、科技惠港措施,其中就包括启动新一轮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伙伴实验室的遴选新建工作。香港高校期待两地科研合作实现新突破、开拓新思维。(完)
专题:香港回归15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