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锣湾甜品店:“杏仁核桃糊”遭遇全球最贵租铺
中新社香港12月22日电 (卢哲)12月下旬,临近香港零售业销售旺季——圣诞节,晚上11时,香港铜锣湾依旧灯火通明。南下的冷空气丝毫未能影响这个全球著名商业街道的人来人往。
从时代广场旁边拐两个弯,一个小巷里的甜品店门口排起长长的人龙。“各位,今天的甜品基本卖完,非常抱歉,请下次再来。”甜品店的老板兼主厨聪嫂,站在门口宣布。此时,离挂在店门口的停止营业时间提前了两个小时。
与“有多少客人做多少生意”不同,多数香港的甜品店都像聪嫂那样“耍大牌”:要吃甜品请早,早也不一定就有,如果点的是时令水果,还要看看今天是不是限量。
但这并不影响香港人对甜品的“中意”(喜欢),无论冬夏、正午抑或半夜,总能见到在甜品店等待美食的人群。其中,不乏走“清瘦路线”爱喊减肥的女性。
“甜品对于香港人来说不止饭后点心那么简单,有时候它甚至是吃饭的目的。”聪嫂做甜品十来年,迎来送往无数食客,“香港的房子不大,朋友们就喜欢约出来见面,而吃甜食让人放松,所以甜品店就成了首选。”
因为水土的原因,岭南有“喝糖水”清润消暑或保暖进补的传统。粤语语境中的“糖水”,原指番薯红糖水、芝麻糊等以热食为主的传统食材。而现在说的甜品,多吸收了西式做法,主料融入水果及奶油,以冰冻为主。
“香港甜品店最大的特色是中西结合”,聪嫂拿着菜单介绍,“例如双皮奶是传统热糖水,但是加上芒果和布丁冰一下,就变成最受欢迎的经典港式甜品。”
铜锣湾小巷里的甜品店是聪嫂的第三家甜品店,另外两家位于九龙的将军澳区。每天一大早,聪嫂和伙计从机场运回泰国来的水果,与其他材料一起制成半成品运到各分店。中午12点半开始营业的时候,门口常常已经开始有客人在等候。
“铜锣湾店和将军澳店不一样”,聪嫂说,“将军澳的客人都是周围的街坊,而铜锣湾以附近工作的白领和游客为主。”
据香港发展局统计数据,2012年前8个月,香港共接待游客3159.1万人次,其中七成游客来自内地。作为“游客必去”的铜锣湾自然不必担心客源。
但汹涌的人潮、旺盛的生意也拉高了店铺租金。高纬物业近日发布的统计显示,铜锣湾打败美国纽约曼哈顿第五大道11年的霸主地位,成为全球零售店铺铺租最高城市,每平方呎(1平方呎约合0.093平方米)一年平均租金,达到2630美元。
在这样“金贵”的街区开店并不容易,聪嫂排了两年,才等到一个不在主街道、总面积500尺的店铺,每个月要承担十几万港币的租金压力。
“还好,生意不错,”聪嫂说,铜锣湾店开业不满三年,“每天有五六百人,周末七、八百,长假的时候更多,热闹的时候等位的人超过150个。”
令她意外的是,有不少专程而来的游客,“我不知道他们怎么知道我的店,他们就那样手上抓着一张纸就找来了。”
近年随着香港与内地的联系紧密,港式甜品吸引越来越多游客慕名前往。在网上搜索香港甜品,半秒钟就找到超过400万个结果,其中有不少是详细的自由行美食攻略。
实际上,在游客南下寻“甜”的时候,很多香港甜品也主动北上送“甜”。以香港起步较早的许留山和满记甜品为例,两者在内地的分店都超过了70家,遍布珠三角及北京上海等主要城市。而发记甜品、糖朝甜品等后来者,更把拓展的触角伸向东南亚。
港式甜品发展的趋势愈加明显。而几乎所有在“扩张版图”的甜品店,都在铜锣湾有一个或大或小的“黄金铺”。
“铜锣湾就是一个标志,”聪嫂说,“能在这里生存下来的甜品店和其他店一样,需要经过高昂店租和不同口味人群的考验。”聪嫂认为,港式甜品名声大噪的原因,更总要的是愿意在原料上花大成本,“我们同行都知道,一碗芒果露可能要磨进三个大芒果,一碗杏仁核桃糊可能要手磨一个小时的果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甜品的质量,留住客人的胃。”
圣诞新年转眼就到,时代广场上的圣诞装饰已经挂得红红火火。一碗20港元的杏仁核桃糊在这条全球最贵的街区,又将迎来一年中最大的全球客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