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亚洲论坛香港金融合作会议即将召开
人民网香港6月29日电(记者陈然)博鳌亚洲论坛将于7月4日及5日与香港金融管理局在港合办金融合作会议,就货币政策、资本流动、基建融资、亚洲金融合作等当前最受关注的经济、金融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探索金融促进实体经济的新途径。
香港特区政府行政长官梁振英、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将分别出席开幕式和午餐会,并发表重要演讲。
多位亚太国家和地区政要、国际机构负责人、金融监管官员和国际商界领袖出席,包括巴基斯坦前总理阿齐兹(Shaukat AZIZ)、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行长金立群、国际金融公司首席执行官菲力浦·勒奥鲁(Philippe LE HOUEROU)、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史蒂芬·P·格罗夫(Stephen P·GROFF)、中国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晓灵、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陈德霖、香港金融发展局主席查史美伦及冯氏集团主席冯国经等。
会议将重点探讨以下五个议题:
一、货币政策与增长
除美国之外,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日益宽松,部分国家央行采取负利率政策,但经济仍未有明显起色。一度被认为是不可思议的“直升机撒钱”,也从经济学家的学术探讨,逐渐进入货币政策制订者的视野。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否正在失去效力?充裕的货币供应为何不能助力实体经济?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货币政策的宽松有没有下限?
7月5日上午举行的《货币政策与增长》分会,阿齐兹(Shaukat AZIZ)、李剑阁、吴晓灵、韦德颖(David WRIGHT)等嘉宾就将上述问题展开对话。
二、跨境资本流动:全球协调与亚洲对策
在全球经济前景不明、信心脆弱、流动性过剩甚至泛滥的大背景下,跨境资本的大进大出似已成为常态,并成为新兴市场金融和经济动荡的重要诱因。在资本流动的冲击面前,相比于发达经济体,新兴市场为何更显脆弱?何时可以考虑资本管制与托宾税?
就在一周前,英国举行全民公决,决定脱离欧盟。在全球经济面临复杂和不确定性的今天,英国脱欧无疑更增添了新的复杂和不确定性。
同日上午举行的《资本流动》分会,将邀请刘明康、查史美伦、沈联涛等嘉宾共议资本流动的应对之策。
三、基础设施:新的经济增长点
基础设施是发展中国家的增长瓶颈。融资是基础设施建设的软肋。多边开发机构和政策性银行在融资方面可以发挥什么作用?政府与私营部门如何进行合作?有哪些区域性的倡议和安排可以解决融资问题?
5日下午将举行一场题为《基础设施:经济增长的引擎》的分会,金立群、菲力浦·勒奥鲁(Philippe LE HOUEROU)、史蒂芬·P·格罗夫(Stephen P. GROFF) 、胡晓炼、郑之杰等多位国际金融机构的负责人将分享他们的观点。
四、基础设施融资:商界的视角
基础设施融资的关键,在于其商业可持续性。对私营部门和投资者来说,怎样说服和激励他们投资于新兴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其他领域的投资相比,基础设施具有怎样的特点?如何识别和判断项目的长期可持续性?
5日下午举行的另一场以《基础设施融资》为题的分会,侧重从私营部门和投资者的角度探讨基建融资问题,邀请安思明、马勤、TPG战略基础设施平台管理合伙人、国际金融中心(IFC)前首席执行官蔡金勇、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居伟民、中电控股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蓝凌志(Richard LANCASTER)、麦格理集团亚洲区首席执行官魏平(Ben WAY)等出席。
五、亚洲金融合作的新思路
进入新世纪以来,亚洲经济增速一直领先世界,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达三分之二,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举足轻重的一极。亚洲金融合作如何促进区内外金融业互联互通、加深了解?另一方面,如何点评亚洲金融合作官方及非官方合作平台与机制?
7月5日下午举行的《亚洲金融合作的新思路》分会,将邀请银监会首席顾问沈联涛、中国银行行长陈四清、汇丰集团常务总监、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副主席兼行政总裁王冬胜、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港交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巴曙松、达信执行董事、达信大中华区董事长及首席执行官韦朴(Paul WILKINS)、高盛集团亚太区(除日本外)总裁贺启新(Ken HITCHNER)、及日本金融厅厅长金融服务特别顾问、金融厅国际事务前副厅长河野正道(Masamichi KONO)就上述问题展开对话。
关于博鳌亚洲论坛
博鳌亚洲论坛是亚洲和新兴经济体的主要政商对话平台之一,每年春季在中国海南省博鳌举办年会,就亚洲和新兴市场的最重大、最迫切问题进行四天的脑力激荡,提出思路和解决方案。论坛以推动亚洲经济一体化为宗旨,视金融合作和能源资源为一体化的两大抓手,每年分别举行会议专题研究。
关于香港金融管理局
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是香港政府架构中负责维持货币及银行体系稳定的机构,其主要职能为:
在联系汇率制度的架构内维持货币稳定
促进金融体系,包括银行体系的稳定与健全
协助巩固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包括维持与发展香港的金融基建
管理外汇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