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天文台:太平洋海水仍温暖 或会有台风形成
中新网10月8日电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香港天文台台长岑智明7日表示,虽然今年台风高峰期理应已过,但太平洋的海水仍然温暖,加上气候暖化因素,仍会有台风形成,呼吁市民不能掉以轻心。他还指出,随着气候变化,“天鸽”及“山竹”威力屡创纪录,强调必须防患于未然,并称现在特区政府气候变化督导委员会已开会讨论,探讨如何提高应变能力等议题。
岑智明7日出席电台节目时表示,最近香港天气渐凉,相信今年台风高峰期已过,但全球暖化令太平洋水温仍温暖,因此10月和11月仍可能有台风来袭,提醒市民不能掉以轻心。
岑智明指出,香港天文台正积极分析“天鸽”和“山竹”各方面的数据,希望运用大数据协助提升未来防灾工作。他还称,气象界近日也有新方向,包括将全球官方天气机构发出的预警讯息在同一平台共享,让市民知道有关讯息值得信赖,以及将预测风力、水位、雨量等数据转化,分析对社会的影响。
他谈及强台风“山竹”,称因为“山竹”最先吹袭菲律宾吕宋岛,令风力有所减弱,加上当日不是天文大潮,但最高潮位已升至4.69米,仅次于“温黛”水平,最高风力也由250公里减至175公里。他指出,如“山竹”正面吹袭香港,吐露港的最高潮位可达7米,届时破坏力将非常惊人。
岑智明表示,“山竹”风力强劲,香港天文台总部首次被吹至摇晃。沿岸破坏严重,海浪再加上风暴潮,令数吨石头都吹走,将军澳、杏花邨均成为重灾区。他还表示,虽然香港灾后应变能力不俗,但预防胜于治疗,建议当局加固海堤及加高填海土地高度,以加强抵御风暴的能力。
岑智明称,港人习惯稳定的饮水及电力供应,在台风吹袭时才会经历停水停电,建议参考日本的经验,研究是否需要增购附有手动发电收音机等物资的“防灾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