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澳门十二月十七日电 题:澳门:人类文明实验室 中西交流之平台
中新社记者 路梅
漫步在澳门街头,随处可见的是色彩瑰丽的南欧风格建筑和中式建筑毗邻而立,甚至墙瓦相接。圣老楞佐教堂与郑家大屋相望,大三巴牌坊后面是小巧精致香火颇旺的哪吒庙,在一些天主教神像的造型中,可以看到东方衣着和面孔。可以说,没有哪个城市像澳门这样,中西文化共生共存地融入城市的脉搏,时至今日依旧和谐。
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委员吴志良近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道出个中缘由:从明代中叶开埠以来,澳门是东学西渐、西学东传重要的、甚至是明清时期唯一的窗口。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政府对澳门有效行使主权,葡萄牙人只是经明清政府的允许在此居留。因此,中西文化在一种自然平和的环境中从容地交融,是在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生活的文化,这是澳门文化的特别之处。
澳门除了来自天南海北的中国人,还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土生葡人。他们是中国人和葡萄牙人的混血后裔,有着西方的面孔,却说着流利的粤语。甚至他们使用至今的葡萄牙土语,现在的葡萄牙人都未必能听懂。他们常说,澳门就是自己的故乡。
其实,澳门的包容远不止于此。澳门的中西交融是流淌在血液里、渗透在生活中的。澳门人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无不体现着这种奇妙的关系。“就拿结婚来说,新人中午在教堂举行西式婚礼,下午回家大摆中式宴席,甚至还要再拜天地,行中式婚礼。这在澳门很常见,大家也觉得理所应当。”吴志良说。
为了庆祝回归十周年,南传、北传及藏传佛教三大语系的高僧在澳门举行了三天祈福大法会。法会结束后,僧人们也四处走走看看。于是,记者在澳门的主教教堂中,便看见了身着黄袍的僧人,与金发碧眼的西方游客一起,安静地坐在堂中沉思。
“无论对东方人还是西方人来说,澳门的感觉都是亲切的。”吴志良指出,澳门历史城区这一世界文化遗产,从建筑角度说,不论教堂抑或庙宇都不是世界一流的。但在这不足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不同民族、文化和宗教背景的人们几百年来和平共处,这在人类文明史上是不多见的,澳门可说是人类文明的实验室,中国的内陆文化在澳门显示出了巨大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使得澳门具有了典范性的文化意义。
吴志良说,我们以前对澳门文化价值的挖掘研究和宣传不够,也没有足够的能力。现在经济发展了、社会进步了,大家逐渐认识到文化是澳门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澳门对于中国和西方来说,都是一个文化符号,具有历史的传统与中西交流的经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如果通过澳门这个平台,就更容易被西方所接受与认同。
“在回归十周年之际,要深刻反思如何重视和利用澳门这个文化平台,使澳门在中国的崛起过程中扮演积极的角色。这也是澳门从开埠以来一直扮演的角色,澳门本身的价值也因此得到凸显,并找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吴志良说。(完)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