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然回首,澳门已经迎来回归祖国的第十个年头。10年前,我作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副主任,有幸全程参与了澳门特区成立的多项准备工作。那些日子,我是在澳门游子回家急切的脚步声、兴奋的呼吸声中度过的。
回归前夕的澳门三岛,时值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但从大三巴到黑沙滩,从拱北口岸到湾仔码头,到处散发出微微的暖意,孕育着一种蓄势待发的冲动。每天工作完毕,无论早晚,我总喜欢从办公的新华社澳门分社大楼,徒步走回坐落在西望洋山腰的新竹苑宿舍,一路上过大街穿小巷,为的是多看看一张张喜形于色、近乎热烈的面孔,耳际还能不时分享一首首熟悉的中国歌曲,不仅澳门同胞放声高唱,土生葡人们甚至澳葡官员也加入合唱。我最喜欢的一首是由闻一多作词、李海鹰谱曲的《七子之歌》,那饱含期盼的脉脉深情、隐藏忧伤的美妙旋律,经常拨动心弦、冲淡忙碌的压力:“……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那时澳门的经济和治安,在灯红酒绿的外表下真可谓千疮百孔,留给即将成立的特区政府的财政储备只有24.5亿澳门元(接近当时汇率同样数目的人民币),连堂堂皇皇的澳督府里挂了几百年的系列名画一夜之间也全变成了赝品。回归之初的澳门就像一个在外漂泊许久的流浪儿,带着严重营养不良扑进祖国母亲的怀抱。其时,亚洲金融风暴正烈,澳门这样一盘家底不禁令很多人扼腕忧虑。
对澳门回归后的前途,我始终充满信心。祖国母亲伸出了温暖而坚强的双臂,给予了澳门无私的关爱和支持。首任、连任行政长官何厚铧先生带领40万澳门同胞励精更始,安土乐业,一改回归前GDP连续4年的负增长,掉过头来以平均每年14%左右的速度扶摇直上,尽管禽流感、非典、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接二连三,10年的财政储备竟达到了574.3亿澳门元,并且依照国家的“十一五”规划逐步实现以旅游业为龙头、适度多元化的科学发展,开创出300多年未曾有过的蓬勃局面。国家主席胡锦涛曾亲临澳门,指出:“在国家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同时,按照‘一国两制’方针把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管理好、建设好、发展好,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是中央政府治国理政面临的崭新课题,同样也是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政府面临的崭新课题。”10年来澳门翻天覆地的变化,日新月异的发展,证明了我们党和国家完全有能力、有智慧回答好这个课题。
10年澳门一直在我心中,从珠澳跨境工业区的设立到莲花口岸开通完善,从“9+2”省区经济合作到CEPA、自由行,从澳门历史城区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到东亚运动会成功举行,还有小到输送抗非典医药、稳定面粉等物价,大到调研经济脉搏、关注社会动态……我都有幸尽一份绵力于其中,有幸见证了这片不到30平方公里的中国土地越来越为世人所瞩目甚至震撼。每到澳门,我总要沿着半岛的南湾大马路或孙逸仙大马路走走,再从西湾大桥上跨海,到氹仔、路环两岛走一趟,看雨后春笋般的各色建筑,观光塔、立法会、终审法院、驻澳部队军营、新体育场馆,以及高高在上的汉白玉妈祖巨像……有时还坐上公共巴士走马观花,与纯朴、热情的市民们直接接触,所见所闻,真如同捧着一束洒着朝露的鲜花,富有感染力。
如今,我已经离开国务院港澳办岗位,到了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澳门依然在我的心中。当《七子之歌》在我回忆里轻轻地、清晰地响起的时候,已是一页翻过去了的历史。10年前,我在珠海填过两首词,曾在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庆典的主席台上呈请全国政协马万祺副主席指教——《如梦令·走访东澳区有感》:“山灵水秀沙金,天然东澳好景。平波环绿岛,最与港澳相邻。相邻,相邻,‘一国两制’风行。”《如梦令·迎澳门回归有感》:“日月辉耀濠镜,世纪更添喜庆。碧波绽宝莲,恰与紫荆相映。相映,相映,一统中华日近!”这一祈愿,10年来既见之于澳门宝莲绽放,又形之于祖国统一大业历史步伐,甚喜甚慰。
衷心祝愿澳门莲花常盛常放,祝愿澳门的明天谱写出更加绚丽的篇章!
(作者为全国政协常委,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 陈佐洱)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