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敏感技术出口管制背后 ——中新网 - 闆风珶鎶骞冲彴
本页位置: 首页raybetapp2涓嬭浇 国际新闻

美国:敏感技术出口管制背后

2010年07月20日 06:55 来源:《环球》杂志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美国被看作是执行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出口管制最严格的国家,专门制定有《出口管理法案》、《出口管理条例》、《武器出口控制法》、《原子能法案》、《对敌贸易法》、《国际紧急状态经济权力法》等多项管制法案。在出口管制的监控链条中,美国国务院、五角大楼、甚至联邦调查局等情报部门,形成一个严密网络,联手执行美国的出口管制政策,防止自身的先进武器装备和军用技术被对手国家利用或研究超越。

  当美国“盟友”的飞行员们驾驶着花费巨资买来的F-35“闪电Ⅱ”战斗机驰骋战场的时候,他们却无法确定到底是谁在控制这架飞机。这似乎有点像科幻电影里的情节,但却完全可能发生在不久的将来。

  为保护核心技术,美国国防部最终决定,将保留F-35战斗机机载软件源代码,不会向任何合作研发国或购买国公开。五角大楼的这一决定引发了合作生产和购买F-35国家的强烈不满。令这些美国盟友们担心的是,在信息化、网络化的今天,他们能不能有效地控制手中的F-35战斗机。

  对盟国“留心眼”

  联合攻击战斗机(JSF),又称F-35“闪电II”战斗机,是美国军用航空史上耗资最庞大的研发项目。高达3000亿美元的投入让其成为五角大楼迄今开发的最昂贵、同时也是最具技术挑战性的武器系统。

  2001年,美国第一大军火承包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击败波音公司赢得世纪订单,为多国空军生产超过3000架F-35战机。凭借着多年来不断积累的技术贮备,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引领着军事技术变革的潮流,而这也为其获得更多定单机会。

  作为美军精心打造的新一代战机,F-35战机具备不易被雷达发现的最新隐形技术,并能够利用卫星定位系统准确攻击目标,战机设计作战半径达1111公里,巡航速度每小时740公里。F-35战机包括常规起降型F-35A、短距/垂直起降型F-35B、舰载型F-35C。其中F-35B短距/垂直起降型战斗机被视为未来空战主力杀手,是设计难度最大、性能最佳的机型。

  作为基于网络中心战理念设计的第四代战斗机,F-35战斗机的飞行控制、综合航电、武器发射等几乎所有操作全由计算机控制。而机载软件源代码控制着从武器、雷达到引擎在内的所有关键系统,是战斗机飞行及作战系统核心技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根据目前的资料披露,F-35机载软件拥有大约800万行源代码,这也是迄今为止最为复杂的飞机控制系统软件。按照美国政府问责局(GAO)的说法,这一数量是目前美空军战斗机的三倍以上。

  如同计算机操作系统可以留有后门或者被植入木马一样,不肯公开源代码的控制系统软件也完全可能被操控。而这也正是拟购F-35战机的美国盟友们所担心的。

  五角大楼的这一做法就遭到了被看作是“美国最坚定盟友”的英国的强烈反对。当年,为减轻F-35庞大的经费负担,美国同英国、意大利、荷兰、澳大利亚、加拿大、丹麦、土耳其、挪威八国达成了共同研发协议。而英国为F-35战斗机开发项目投入20亿美元,是8个合作研发国中资金投入最多的国家。

  英国之前曾多次公开要求获得战斗机软件源代码,并向美国政府施加压力,甚至威胁如果无法自行升级战斗机软件系统,就取消原定购买计划,而执行“B”计划。2006年,美英两国就曾为是否能够分享机载软件源代码打得不可开交。2006年3月,英国政府告知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如果美国拒交战斗机机载软件源代码,英国就退出开发项目。2006年5月,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和时任英国首相布莱尔宣布,两国政府同意,英国具有操作、升级、部署及维护的能力,英国对战斗机保有“主权”,但双方并没有具体提及源代码分享事宜。

  2009年11月,美国国防部F-35战斗机项目国际业务负责人乔恩·施赖伯在接受路透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参与F-35战斗机合作研发的国家都不会得到机载软件源代码,“概莫能外”。有五角大楼官员随后对媒体如此解释针对英国的立场,“如果我们与英国分享了F-35战机的源代码,无异于将英国战机变成了危险的特洛伊木马”。

  这无疑刺激了英国敏感的神经,随后英国国防部官员宣称,英国对于赢得分享机载软件源代码协议充满信心,并再次提及2006年美英两国达成的“主权协议”。然而随后陆续传出的消息,却表明了英国的无奈。英国《卫报》就评论说,“留给英国的选择实在不多,英国政府根本没有所谓的B计划。”

  其实,美国不向盟国公布的核心技术不仅仅限于软件源代码。

  此前,澳大利亚媒体曾曝光,美国向盟国出口的F-35隐身性能大打折扣,因为美国人不想让核心的隐身技术外泄。据媒体披露,用于出口的“国际型”联合攻击战斗机与美军版相比具有更大的雷达有效区,这将更可能被敌方雷达所侦测并容易遭攻击。躲避雷达技术的关键是能计算任何已知类型的威胁雷达对自身探测的机载软件,由此才可确定飞机的威胁规避航线。这种软件高度敏感,因为从其中的数据可分析出怎样才能探测到隐身飞机,这也是美国坚持不提供源代码的原因之一。

  神秘的防篡改技术办公室

  事实上,为“保护可能会卖到外国政府或落入敌对势力手中的美军武器系统关键技术”,美国在出口型联合攻击战斗机设计中还采用了多种新型“防篡改”(anti-tamper)技术。

  早在2003年,美国空军就表示,要向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负责的F-35联合攻击战斗机项目加拨10亿美元专门经费,用于开发“防篡改”技术以保护联合攻击战斗机的隐形特性,同时在其出口机型配置中“删减”部分“尖端技术”。随后媒体披露,F-35战斗机的飞行控制源代码已被加入了软件反篡改技术,如果美国不公开其源代码,即使是盟国也很难破解源代码并加以修改。这显然需要美方在程序设计之初就着手考虑哪些代码需要保护。

  据美国“军事航空航天”网报道,美国人至今认为,2001年的中美南海撞击事件导致美军EP-3侦察机的大量敏感技术落入中国之手。为此美国开始重视发展 “防篡改技术”,以避免先进装备和敏感技术被获取并仿制。

  为防止再发生类似事件,同一年,美国国防部便开始着手制定“防篡改”技术相关政策,并于2003年成立“防篡改技术办公室”。美国军事防篡改政策的核心包含在2008年出台的美国国防部第5200.39号准则中,在这份名为“国防部关键信息保护”技术准则中指出,防篡改技术必须在新武器系统设计之初就纳入其中,以保护美国关键技术不会被仿制。

  防篡改概念已诞生多年,上世纪50年代美军U-2侦察机上就携带有大量爆破装置,一旦飞机被击中,这些装置就会销毁敏感设备。此外,防篡改技术也不仅针对美国认为的潜在敌手国家。美国每年都向盟国出售大量装备,美国人不希望自己的技术以任何一种他们不了解的形式被盟国改良。

  目前,美国军方已经发展出多种“防篡改技术”,其中就包括软件反篡改技术和硬件反篡改技术,两者同时运用效果最佳。软件防篡改技术主要通过加装“翻译程序”和软件升级系统,防范对方对软件源代码的获取。硬件防篡改技术则通过爆炸或者强电流击穿,从物理上破坏那些需要保护的电路、芯片和存储器。美国怀特电子设计局的一名工程师介绍说,当敌人试图用X光照射装备内部结构时,装备中的二极管会自动计算射线强度,一旦射线达到一定数量,就能启动“物理事件”破坏芯片。

参与互动(0)
【编辑:张欣】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