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际新闻

列宁墓是否搬迁在俄引激辩 红场没了列宁会怎样(3)

2011年01月27日 10:11 来源:环球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列宁在俄公共生活中依然有一席之地”

  对于是否搬迁列宁墓,俄官方目前还没有明确说法,俄总统事务管理局新闻秘书维克多·赫列科夫上周表示,还没有就从列宁墓中迁出列宁遗体做任何决定,暂时也没有这一计划。俄罗斯国家战略研究所所长斯坦尼斯拉夫·别尔科夫斯基表示,普京也希望安葬列宁遗体,但近几年,他由于担心这一步骤会引起多数俄罗斯人的不满,没有采取行动。梅德韦杰夫也支持这一做法。别尔科夫斯基称,不久前梅德韦杰夫曾表示,俄罗斯是一个年轻的国家。这表明他并不承认俄罗斯是苏联的继承者。

  列宁逝世后,苏联当局为纪念他主要有三大措施:把沙皇时代的首都彼得格勒改称列宁格勒,出版反映列宁思想的《列宁全集》,保存列宁遗体。保存列宁遗体在俄罗斯国内引起的争议最多。在列宁逝世后的1924年1月30日,列宁夫人克鲁普斯卡娅还曾在报上发表短信说:“我对你们有一个很大的请求,不要把自己的悲痛变成对他个人的表面崇敬。不要为他竖立纪念碑,不要建造用他的名字命名的宫殿,不要举办豪华的隆重纪念仪式。”当时苏共党内有人认为,把列宁的遗体通过防腐剂长期保存,是同他的唯物主义、辩证法的世界观矛盾的。

  俄罗斯《报纸报》报道说,目前俄罗斯人对列宁评价不一,有人仍认为他是人民伟大的领袖,而另一些人则认为,他是国家的破坏者,是俄罗斯帝国的敌人。全俄社会舆论中心2010年11月进行的一项民调显示,41%的俄罗斯人认为,保留列宁墓是错误和不合理的。有37%的人认为,保留列宁墓没什么不好,因为它早已成为一个旅游设施。

  去年12月,圣彼得堡郊区一座列宁雕像遭到破坏,当时圣彼得堡市长马特维延科指责说:“任何人对纪念碑指手画脚,就是不顾历史和我们人民的感情。”《纽约时报》称,在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克兰等国,依然不难发现列宁的雕像。一些人仍将列宁视为伟大社会实验的设计师,有人则将他称为机会主义者。这种针锋相对的观点短时间内难以弥合,但有一点大家都同意,作为苏联时期的象征,列宁在俄罗斯剧变后屹立不倒,在俄罗斯公共生活中依然拥有一席之地。

  由于列宁是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领袖,许多外国人对列宁墓也怀有非常崇敬的心情。《环球时报》记者曾到列宁墓参观,排队的时候,前后左右的参观者有来自西班牙、美国、意大利等多个国家的游客,提起列宁,不少人都用“神奇”、“了不起”等词汇形容。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日前发表德国《列宁传》的作者沃尔夫冈·鲁格的文章。这名前东德历史学教授认为,列宁是一个神话般的人物,总是勇敢地提出新观念,坚持进行布尔什维克实验。鲁格还表示,列宁也有时对权力不够冷静,但他和斯大林之间是有真正区别的。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问题专家邢广程24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列宁遗体保存与否融入了俄罗斯自1917年以来的历史,这是列宁及其事业的承载体。主张埋葬的人,一部分出于宗教考虑,更多的出于政治考虑,要淡化十月革命以来苏联建设的历史。反对者认为,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是苏联以及俄罗斯的历史,是不容抹杀的。统一俄罗斯党做的民意测验能否真实反映全体俄罗斯人民的思想很不好说。

  中国俄罗斯问题专家闻一称,要不要把列宁遗体继续留在红场已经不完全是一个对历史的评价了,它更牵涉到俄罗斯社会的稳定问题。无论是下葬还是保留,如果在这方面发生争执的话,这会引起一系列动荡。因此,俄当局会很谨慎。(● 本报驻俄罗斯、德国记者 张光政 青木 ●本报记者 谢戎彬 张旺 ●柳玉鹏 魏辉)

参与互动(0)
【编辑:张晓涛】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