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际新闻

外媒:改善民生成重点 中国"惟GDP时代"将终结

2011年03月09日 14:12 来源:青年参考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两会”在京召开,吸引了大批媒体。截至3月1日,采访两会的外国记者达800多名,港澳台记者440名。阵容如此庞大的采访团体,会发出怎样的报道,“两会”什么内容最吸引他们的眼球呢?

  关注民生 维护稳定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今年的“两会”比往年更加引人注目。中国的社会经济在未来五年将如何发展,吸引着来自全球的注意力。

  稳定物价,改善民生,成为此次“两会”的一个关注亮点。外媒也同样注意到了。

  日本《朝日新闻》3日发表文章说,中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政协工作报告中称“民生问题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政协将在完善医疗保险制度、食品安全、保障性住房建设等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上积极向党和政府提案。

  英国《金融时报》3月5日报道称,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将控制通胀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这是政府为确保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和公平性所做的考量。

  同日,英国《卫报》报道称,温家宝总理将控制通胀、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手段。在人大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温家宝誓言把改善低收入人群的状况作为未来五年发展的核心目标。

  报道说,尽管政府在努力,贫富差距在近年来还是明显加大,公众不满的问题被提到了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

  在长达两小时的工作报告中,温家宝强调了控制通胀的重要性,宣称将采取提高物资储备等一系列措施稳定物价,在必要时甚至采取价格管制措施。报道援引温家宝的话:“这一问题事关人民的生活,关系到整个大局和社会稳定。”

  美国《纽约时报》报道说,面对近3000人的代表大会,温家宝总理承诺将“稳步提高最低工资”,改善福利,“坚决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文章认为,将经济发展成果让社会大众分享,是中国政府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理念。要让社会大众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美国《大西洋月刊》对两会也十分关注。该杂志网站日前发表文章,认为中国的GDP战略已经由单纯地追求“增长”转变为关注民生,注重人民的幸福。

  文章认为,以可持续发展、能源的利用率、收入、社会福利、教育、文化发展、增加就业等指标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的衡量标准,对“十二五”规划的成功至关重要。中国政府正向外界释放一个信号:“惟GDP时代”的大幕正缓缓拉上。

  如何解读经济增速定在7%

  外媒解读“两会”称,如果要问未来五年的经济增长有什么特点,最具概括力的词莫过于“绿色增长”了。“绿色增长”就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使经济增长能够成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新型增长。

  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未来5年中国年均经济增速定在了7%。法新社报道说,中国将追求更加均衡的经济发展。当前,飙升的食品、房屋和其他基础消费品的价格已经成为中国公众的关注焦点。中国也一直在担忧经济出现过热,担忧大量流动资金涌入会推动通货膨胀。

  《日本经济新闻》报的文章说,中国开始了经济发展由高增长向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转变。降低经济增长率是中国重视经济增长质量的象征,中国政府已把改善民生作为最重要课题。

  俄罗斯《生意人报》以“中国从量转向质”为题发表评论称,GDP的高速增长现在已不再是中国政府的追求目标。中国正致力于改善民众的生活质量,增加社会各领域需求的政府支出,并为此提出一系列目标和措施。今年“两会”拉开了“十二五”规划的序幕,标志着中国的发展将实现从“量”到“质”的跨越。

  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说,年均经济增长率为7%意味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将减缓。报道认为,政府有意降低经济对出口的依赖,使国内需求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更大。

  《纽约时报》就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在能源和方式上的转变采访了几位专家。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特雷弗·豪斯认为,“十二五”规划中对资源保护的关注,部分原因是出于保护自然环境的需求。他认为,空气污染和水污染,与就业和社会稳定一样,已摆上北京议事日程的重要位置。

  他认为,中国政府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着充分的理由。依靠重工业来带动就业,能源资源消耗巨大,且不能带来大量岗位。比如,每投资100万美元到中国的钢铁业,会带来大约65个工作岗位,但对能源的需求会增加12000吨煤当量。而对比来说,每投资100万美元到服务业,则能带来220个岗位,对能源的需求却仅仅增加350吨煤当量。所以,北京努力平衡经济,提高服务业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

  他同时也指出,尽管这样的转变理由很充分,但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短期内振兴经济最简单的办法是,大量投资于建设,而由此又带动相关的重工业。中国在经济危机时的做法大致如此,但如果世界经济再次探底的话,以现有的经济增长模式,很难应对第二次危机。

  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大卫·维克多认为,中国较低的经济增长率目标,也反映了一个现实,即任何依赖出口的经济都很难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军费增长被热议

  在政府预算部分,中国军费的增加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纽约时报》3月4日的报道说,中国2011年的军费预算增加了12.7%,这意味着,在2010年军费7.5%的增长率后,中国又开始了两位数的军费增长。一些分析家认为,2010年中国军费增长降速的原因可能是,政府将一部分钱投入到了刺激经济计划中。

  报道说,据一家叫“全球安全”的军事网站资料显示,自1989年以来,中国军费平均年增长率维持在12.9%左右。很多分析家包括五角大楼的分析家们,都认为中国的实际军费支出要远远大于报告所示。

  报道写道,去年中国周边一些国家表达了对中国在周边水域和边境军事行为的关切,而此次人大发言人李肇星强调,中国的军事力量是防御性质,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

  英国《泰晤士报》报道说,中国宣布的本年度军事开支在东京、台北和其他亚洲地区造成了惊恐气氛。文章说,尽管中国一直在缓慢改善其军事硬件质量,但分析家们称,今年预算增长可能主要用来支付解放军上涨的军饷账单。居高不下的通胀和工人最低工资标准的大幅上调迫使解放军在最近宣布提高军人工资,上调幅度为5%~40%,涨薪覆盖军队的全体230万名成员。上升的能源、食品和大宗商品价格也在解放军的预算中得到了明显的反映。

  而即使在实现这一增长之后,中国名义上的国防预算也只有国家整体财政预算的6% ——这一比例远远低于其他许多国家。

  《纽约时报》网站一篇题为《北京恢复军费的快速增长》的文章也写道,无论以何种标准衡量,中国军队的武器装备都不可与美国军队同日而语。美军2010年的预算大约为7000亿美元,拥有11艘航母、139架隐形战斗机和将近2400架常规战斗机——战机数目比中国多了1000架。

  而俄罗斯时事评论网3月5日的文章则指出,中国军费的支出与其经济实力及综合国力的提升是同步的,因为它的国内生产总值已排名世界第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第二的军费支出,完全相称,也合情合理。

  对大陆军费问题,台湾地区也表达了关切。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台湾“国防部”表示,台湾当局当前政策为维护台海和平稳定、预防战争,不与大陆进行军备竞赛,充分灵活运用“国防预算”。(特约撰稿 尹高飞)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忠会】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