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际新闻

韩国派调查团赴沪追查中国“女间谍”色诱事件

2011年03月11日 08:22 来源:环球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据3月11出版的《环球时报》报道 韩国政府10日宣布成立联合调查团,13日赴上海调查“中国女谍色诱韩国外交官、窃取韩国国家机密”事件。事件中的“中国女谍”邓某被韩国媒体描绘成神乎其神的“007女郎”。韩国《东亚日报》10日还称,邓某和她的韩国籍丈夫现在已经失踪,“可能是被中国公安机关保护起来了”。但也有韩国议员认为,“中国女谍”事件更像是一起“桃色丑闻”,而不是“间谍事件”,并对韩国的外交体制、外交人员素养低展开批判。韩国驻华大使馆10日致电《环球时报》,澄清之前媒体关于韩国驻华大使柳佑益“在邓某的斡旋下会见上海官员”的报道不属实,称柳佑益从未和上海市委书记和市长等高层会见过。

  据韩联社10日报道,韩国政府当日成立由总理室、法务部、外交通商部等部门组成的“上海门”事件联合调查团。调查团将于13日前往上海,实地调查韩国外交官H某、K某、P某等是否与中国女子邓某有过不正常的关系、邓某到底是不是间谍等。但韩联社称,因为调查只能针对驻上海领事馆的职员,无法调查拥有中国国籍的邓某,实地调查的成果值得怀疑。

  韩国媒体和官员对邓某“真身”的猜测充满了想象力。韩国《朝鲜日报》10日称,邓某三四年前已经搬到北京居住,据说有人在“中南海”见过她。韩联社10日还称,根据前总领事金正基的说法,2008年11月,正是有了“神通广大”的邓某的协助,韩国驻上海总领馆才把10名脱北者经由菲律宾送抵韩国。韩国《中央日报》则把邓某描绘成“007女郎”,称邓某为接近H领事,故意制造交通事故。韩国前国会议长金炯旿10日称:“不知道是否应(把邓某)看作上海版的玛塔-哈莉”。玛塔-哈莉是一战期间的德国间谍,色诱多名法国军官获取情报,已经成为“美女间谍”的代称。韩国民主党议员辛鹤用10日称,这起丑闻和2004年日本驻沪领事馆职员因中中国的“美人计”自杀事件很像,邓某可能是“中国的间谍”。辛鹤用还主张,邓某触犯了韩国法律,适用于韩国司法当局的人身管辖权,中国政府应将邓某引渡给韩国。

  韩媒还扯出一则据称是上世纪90年代流传的“轶事”———两位韩国驻华记者的夫人打电话争论一个饭店的位置时,“监听电话的中国情报人员”突然忍不住插嘴说:“就在××大厦旁边。”《朝鲜日报》10日引述一名曾经驻华的外交官的话说,“在中国生活就像在‘如来佛的手掌’里翻滚”。

  也有韩国媒体不认同“中国女谍”的说法。《朝鲜日报》10日说,总统府初步断定此次事件是“桃色丑闻”,“与国家机密泄露无关”,驻上海总领事馆几乎不接触重要的国家机密,此次泄露的大部分内容也没有情报价值。该报还称,相关证据显示,邓某接近韩国外交官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接近韩国企业界人士,并获取经济利益,她曾经担任一韩企的顾问,顾问费85万人民币。被称“中国通”的韩国国会议员具相灿则表示:“不能视为间谍事件”,“我认识的中国特工或间谍不会这样粗心大意。”韩联社10日担心,金正基爆料了很多中韩高级官员的会谈,以及脱北者进入韩国的路径等敏感问题,这可能给韩中关系造成负面影响。

  韩国《明日新闻》10日则报道称,“上海门”事件的爆料人、邓某的丈夫J某对该报称,韩国媒体所称的“200人电话名单”,根本就不在邓某的电脑中,也不是他爆料的。该报认为,韩国政府一定要查清楚,“上海门”到底是性丑闻还是国内情报机关造假。

  韩国的外交体制和“亲信外交”10日成为被攻击的对象。外交通商部长官金星焕9日在国会公开道歉,要求外交官们转变工作作风,提高道德责任感。民主党议员朴智源10日称,正是由于李明博把亲信派遣到重要外交岗位,才导致“上海门”事件的发生。《中央日报》10日认为,机密泄露的源头、前总领事金正基根本不具备担任总领事的能力,无法摆平属下的违规行为和“争风吃醋”。韩联社也分析称,“上海门”最大的教训就是使用根本不懂外交的人担任外交高官。文章称,韩国财政界官员到访上海纷纷要求与当地党政高层进行“没有实质意义”的会谈,逼得当地总领馆不得不借助邓某这样的“高人”疏通关系。

  事实上,韩国外交官发生“桃色丑闻”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据韩国SBS电视台10日报道,去年2月,韩国驻蒙古大使因为与当地一名女子发生婚外情并生下孩子,遭到巨额勒索,被迫辞职提前回国;《京乡新闻》10日也指出,去年4月,一名驻美国韩国外交官因接受某企业的“色情桑拿”招待,被美国警方当场查获。(本报驻韩国特约记者 赵晓菁 本报特约记者 赵毛兵 本报记者 刘栋)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吴翔】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