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际新闻

后拉登时代来临 阿富汗能否走上正常发展道路?

2011年05月12日 12:4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当地时间5月2日,在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本·拉登被击毙时的藏身处曝光。当天早些时候,美军在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发起针对本·拉丹的“定点”行动并将其击毙。  


 

    当地时间5月2日,在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本·拉登被击毙时的藏身处曝光。当天早些时候,美军在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发起针对本·拉丹的“定点”行动并将其击毙。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全球性恐怖主义的“梦想”已藏在拉登的裹尸布中沉入大海。后拉登时代的阿富汗会背负沉重的历史包袱继续沉沦下去,还是能走上一条正常发展的道路?

  本刊特约撰稿/陈君

  直到看到“基地”组织证实本·拉登的死讯,在巴基斯坦经商的阿富汗人哈吉。扎曼德才相信“他果然死了”。扎曼德说,多数阿富汗人和他的感觉一样,“都过去10年了,拉登死讯不断传来,没有人相信(这是真的)。”

  自2003年离开家乡坎大哈,哈吉。扎曼德就没有回去过,倒总有故人来投奔他,“他们向我讲述在阿富汗的苦日子。其实,什么拉登,什么恐怖分子,对于我们来说都是谈资罢了。怎么能离险境远一些,一家人过更好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哈吉。扎曼德最关心的是他的生意,拉登生前身后的那个“阿富汗”只是他遥远的故乡。

  阿富汗不是拉登的故乡,却是他成为“拉登”的地方。

  “没有人生来就是恐怖分子,也没有人会因为受到一次打击就发生转变。但他们就好像在准备土地来播种的农夫一样,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逐渐让他们接受恐怖主义的种子,奥萨马。本。拉登正是如此。”拉登第一位妻子纳杰瓦在《成长中的本。拉登》中这样写道。

  在“中亚的十字路口”阿富汗,1988年拉登创立“基地”组织,恐怖主义的种子迅速生长。直到今天,这朵恶之花也并没有随着拉登的尸体而沉入冰冷的北阿拉伯海。

  谁关心拉登死活?

  5月3日上午,喀布尔阳光灿烂。在Shan M Book书店外的报摊前,围着一些市民。拉登的死讯,毫无疑问成为中心话题。

  人们翻阅着当天出版的报纸,大多将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2日的讲话发在头版显著位置。卡尔扎伊说:“本。拉登在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被美军打死,我希望伴随着他的死亡,恐怖主义活动能够消亡。”

  45岁的Shan M Book书店工作人员穆罕默德。法哈迪特相信总统说的话。两年前,卡尔扎伊谋求连任,他投了总统一票。

  在这间据说是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中亚文化历史藏书的书店,法哈迪特工作了很多年。成立于1974年的Shan M Book是喀布尔的一景,很多国际驴友慕名而来,拍下照片传到网上。现在,Shan M Book已发展成阿富汗最知名的图书出版商,包括书店和研究所等。

  “我们躲过了太多的战乱,幸存下来。” 法哈迪特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让这位爱书人最高兴的事,是塔利班倒台后文化束缚大大减少,书店经营图书的内容不再受到限制。

  法哈迪特觉得关心国家发展,包括关注拉登死活的人,恐怕都集中在像喀布尔这样的大城市,“除了政府官员,就是那些有些文化的人关心国家和天下的大事。但阿富汗穷的地方、乱的地方太多了。拉登的死活,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一点儿也不重要。”

  这与美国民众的情绪形成鲜明对比。“历史性的一天”“正义得到了伸张”,5月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连夜发表了证实拉登死讯电视讲话,在华盛顿白宫门口、纽约时报广场,人们高举着美国国旗欢呼雀跃。

  阿富汗电视台也转播了这欢庆的一幕。但喀布尔没有欢呼声。一些欧美人士在《华尔街日报》网站上留下疑惑,“为什么受到恐怖主义戕害的阿富汗人在拉登死日不庆祝呢?”

  生存和吃饭才是这个国家最大的问题。拥有2993万人口的阿富汗国民文盲率达到74%,农牧业人口占总人口90%以上,失业人数超过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人均年收入仅为350美元左右。

  “喀布尔是阿富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是首都。我们的生活好像还平静一些,但在其他一些地方,有反政府的武装,有私人的武装,再加上……反正,活着,真是个大问题。” 哈吉。扎曼德感叹道。虽然咒骂“一辈子不愿回那个破地方”,但国家的祸福荣辱,这位游子总是牵挂。

  5月1日,拉登死讯传来的数小时之前,阿富汗东部帕克提卡省又发生了“家常便饭”一般的自杀式袭击,造成4名平民死亡,超过10人受伤。袭击者据说是一名12岁的男童。阿富汗内政部发表声明说,这可能是最小的自杀袭击者。

  帕克提卡省位于阿富汗东部,距离首都喀布尔约155公里,毗邻巴基斯坦,是阿富汗境内塔利班武装较活跃的地区之一。

  奥巴马宣布拉登被击毙的这天,也是塔利班武装发动代号“巴达尔”的春季攻势的第一天。这一攻势目标为外国驻阿部队、阿富汗安全部队成员和政府高级别官员。塔利班先前警告,阿富汗平民不要参加集会,远离“敌人”车队和军事活动中心,以免伤及性命。

  5天以后,“基地”组织经互联网论坛发布声明证实了拉登死讯。多个宗教极端主义论坛发布这份声明。“基地”组织誓言报复,“美国人和他们的代理人,在其国内国外”展开追杀,“他们的欢乐将变成悲伤,他们的血水将同泪水混在一起”。

  “基地”的声明令卡尔扎伊政府颇为紧张。书店店员穆罕默德。法哈迪特发现,这几天喀布尔市中心街头的军警增多了,一些车辆被频繁盘查。

  很快,阿富汗塔利班也发表声明,称本。拉登身亡将提升阿富汗塔利班武装人员士气,鼓舞他们向美国和北约驻阿富汗国际安全援助部队发动“圣战”。

  “战争远远没有结束。拉登幽灵还在阿富汗徘徊。”《今日美国》提醒道。

  中东问题专家马晓霖也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目前一个阶段,“基地”分布在各地的分支和塔利班残余势力发动袭击报复的可能性很大。

  5月7日,这种担忧在阿南部重镇坎大哈得到印证。当天下午1时左右,多名塔利班武装人员持突击步枪和火箭助推式榴弹发射器,进攻政府部门。

  当地媒体报道,袭击发生5个多小时后,坎大哈城内依然能听到枪声。安全部队封锁所有道路。居民们继续在家中躲避,店铺大门紧闭,街上空无一人,不见车辆过往。

  阿富汗总统府当天晚些时候发表卡尔扎伊的声明,称坎大哈遇袭是极端分子为本。拉登 “复仇”。但按照塔利班的说法,袭击不是为复仇,而是“春季攻势”的一部分。艾哈迈迪说,袭击策划定于将近3个星期前,旨在夺回这座南部最大城市。

  坎大哈省位于阿富汗南部,是塔利班“发家地”和传统势力范围。近段时间,随着驻阿外国部队和阿富汗安全部队加强清剿,坎大哈市及周边地区安全形势趋于好转,但政府建筑和其他官方目标仍时常遭到袭击。

  拉登与阿富汗:谁“成全”了谁

  自然,历史会把这笔账清晰地记到拉登及其追随者头上。

  拉登曾接受法国记者采访说自己始终清楚,真正的敌人在哪里。显然不应该是那些倒在血泊中的普通人。

  “在他看来,真正敌人是苏联,然后是美国。而这个大魔头把大本营设在了阿富汗,是这个国家的不幸,还是战乱中的罪有应得呢?”美联社在阿富汗的报道员哈龙。舍尔斯说他找不到答案。

  拉登的故乡在红海之滨的沙特第二大城市吉达。1979年,当这位24岁的富家子弟即将完成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大学学业的时候,他身处的中东风云突变。

  作为内陆国的阿富汗位于亚洲的中央、西亚的东端,地处西亚、中亚、南亚和东亚四大地区之间。尽管缺乏自然资源,但独特的地理位置使阿富汗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贸易、文化交融的重要通道,和大国势力东进西出、南下北上的必争之地。

  翻看沉重的史册,这里似乎与战乱和动荡结缘。

  阿富汗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普什图人占人口总数的40%,主要分布在南方和东南方,而其他少数民族主要在北方。从宗教上看,绝大多数阿富汗人为伊斯兰教逊尼派穆斯林,什叶派主要限于第三大民族哈扎拉族人。长期以来,阿富汗一直存在着民族、部落和教派矛盾。

  1978年以前,奉行中立、不结盟政策的阿富汗与东西方同时保持着平衡的关系,而东西方也在阿富汗维持着某种默契。那一年,人民民主党发动政变,建立亲苏政权,阿富汗原有的政治结构和外交中立传统被打破,君主制土崩瓦解。

  军事政变给予原教旨主义运动以强有力的刺激。政变以后,新政权对外彻底倒向苏联,使阿富汗几乎沦为后者的“第16个加盟共和国”;对内则以强制手段大力推行激进的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和妇女解放政策,使宗教感情浓厚的阿富汗民众难以接受,而反对派力量则遭到血腥镇压。

  宗教激进主义主导的反政府运动最终形成燎原之势。由于担心宗教激进主义浪潮危及中亚地区,以及在阿多年经营毁于一旦,苏联于1979年12月入侵、占据阿富汗。

  包括逊尼派原教旨主义组织、什叶派组织在内各种性质的抵抗组织,在抗击苏联入侵的过程中,各自为战,分歧、矛盾甚至火拼不断。对本身的社会经济乃至政治地位感到不满的各个阶层、民族,都企图借战争契机来表达愤懑,争取在未来阿富汗政治结构中的地位,中下阶层及宗教、民族少数派迅速崛起。

  第一次阿富汗战争也给了年轻的拉登一个黑色支点。

  对于整个阿拉伯世界而言,拉登的故事足以吸引眼球:一个富有的年轻人成为一名战士。按照他自己描绘的版本,他的战地经历蕴含“神的旨意”,比如无惧生死,比如如何直面炮火却能安然入睡。不过一些情报机构坚称,拉登其实只到过阿富汗战场一次,他和他的阿拉伯战友们被前苏联军队的炮火打得出不了掩体,只好躲在加吉山区长达一周之久。

  不管怎么说,加吉山区的经历成为拉登神话的“镀金石”,当这些战地报道出现在阿拉伯读者眼前,拉登身着戎装,打造出他抵抗英雄的形象。

  如潮水般涌来的年轻人,追随拉登的脚步进入阿富汗,充实了“基地”组织人数。此外,也是在阿富汗,拉登有机会接触到其他“伊斯兰激进组织”的领导人,其中就包括如今该组织二号人物扎瓦赫里,最终这些人聚首、融合,形成真正的“基地”——一个伞状结构多层次的恐怖组织。

  拉登自己描述在阿富汗的岁月称,“我得到了来自沙特以及其他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国家的援助,我创建的第一个兵营,志愿者都曾接受过巴基斯坦和美国教官的培训。武器来自美国,资金则来自沙特。”

  当然,拉登的亲信更进一步塑造起拉登反美斗士的形象来,他们宣称本。拉登从未与美国人打过交道,而只是容忍他们对于反抗苏联的重要性。他们给出的证据是,早在1980年,本。拉登就发表过反美言论。

  1995年,他在接受法国记者的采访中表示,在对抗苏联入侵者的战斗中,他感觉到其和美国人打交道,不如和他的伊斯兰兄弟在一起感觉更加安稳,“我发现在阿富汗的战斗还不够。当时最急迫的事情是反抗苏联,而下一个目标无疑就是美国。”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忠会】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