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际新闻

英报称美国显现衰落征兆 已处文化堕落晚期

2011年06月22日 08:54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英国《卫报》6月 6日文章 题:美利坚帝国的衰落?

  美国上周打破了—项纪录。最新的房价跌幅表明,房地产价格较峰值已下跌 33%——这甚至比约翰?斯坦贝克创作《愤怒的葡萄》一书时31%的跌幅还高。尽管失业率没有退回到大萧条时期的水平,但 9.1%的失业率仍足以让白宫焦虑不安。

  美国是个受严峻问题困扰的国家。近六分之一的人口靠政府食品券才能获得足够的食物。虽然10年前的预算还略有盈余,但现在已达到希腊的赤字级别。华盛顿的政策已处于瘫痪状态。

  一些人认为,问题能轻易解决,因为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又是唯一的军事影响力遍及全球的国家,它幸运地持有国际储备货币,而且还具有每隔二三十年就能使自己脱胎换骨重获新生的骄人纪录。

  事实还不止这些。美国大学教育水平一流,吸引着全球顶尖学子,同时推动了尖端技术的发展。因此,美国很可能摆脱次贷危机漫长的噩梦,并变得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强大。美国企业稳健的财务状况能在未来几年掀起新一轮投资浪潮。

  让我提出另一种假设。2011年的美国就像公元 200年的罗马或是一战前夕的英国:一个处于权力顶峰但裂痕开始显现的帝国。

  已处文化堕落晚期

  罗马和英国的经历表明,形势一旦开始恶化就无力回天。以下是一些祸到临头的征兆:军事过度扩张、贫富分化加剧、经济外强中干、公民入不敷出靠举债度日、曾经有效的政策不再奏效等。居高不下的暴力犯罪率、肥胖成为流行病、沉迷色情及能源使用过度,或许在告诉我们:美国已经处于文化堕落状态的晚期。

  导致帝国衰落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有些因素却不断显现。人们最初不愿承认有很多令人烦恼的事情,会出现一个(或多个)竞争对手挑战稳定的国际秩序。对西班牙来说,当时的劲敌是英国;对英国来说,对手是美国;而对美国来说,威胁来自中国。

  英国在1914年后急速衰败。在1945年美苏统治的两极世界里,英国只能扮演一般角色。曾是19世纪金本位制核心的英镑迅速失去了作为储备货币的所有光辉。早在1851年的首次世博会上,就有人担心,更具野心、效率更高的德国和美国制造商会威胁英国工业霸主地位。但人们没有采取相应政策应对。1 9世纪后半叶,经济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重心从英格兰北部转移到南部,从制造业转移到金融业,从生产转移到以投资收益为生。到1914年,不祥之兆已显现。

  今天的美国在两个重要方面有别于一个世纪前的英国。它的领土要大得多,这意味着它受益于整个大陆的规模经济效应。美国在21世纪前半叶具有重要战略性的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1914年的英国过度依赖煤炭和船舶制造这两个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苟延残喘的行业,未能尽早了解新兴技术的重要性。

  尽管如此,两国之间仍有相似之处。长期以来,美国经济重心从制造业转向金融业。来自世界其他地方的制造商发起的挑战与日俱增。

  经济复苏希望破灭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下经济复苏与以往周期模式之间的鲜明反差。一般情况下,美国经济复苏时,由于下调利率将鼓励消费者消费,鼓励建筑业建造更多房屋,失业率就会大幅下降。然而,这次情况却截然不同。泡沫时期的建房热甚至在房价暴跌和不断上升的失业率导致人们纷纷取消抵押品赎回权之前就已经使房屋过剩了。美国房屋过剩已经到了甚至不知如何处置的程度,而这种状况在今后多年都不会改变。

  过去几个月,关于经济状况糟糕的新闻不断见诸报端,人们对经济持续复苏所抱的希望因此破灭。乐观的看法已被对美国出现二次探底衰退的担忧所代替。

  在房地产市场,作为美国深层次经济萎靡不振的一个征兆,二次探底衰退已经出现。减免房屋所有者的税收只能为惨淡的市场带来暂时的缓解,数百万美国人目前居住的房屋价值已经低于他们购买时所付的价钱。最新数据显示,进行住房按揭的28%以上的美国家庭处于负资产状态。美国人消费时更加慎重也就不足为奇了。商品价格上涨使问题进一步恶化,因为它推高了通胀,降低了工资收入的购买力。

  宏观经济政策也证明不如以往有效。不过,这不是由于缺少尝试。美国短期利率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为零,已实施两次大规模的量化宽松政策,第二次即将结束。尽管美元是储备货币,但美国过高的预算赤字仍招致信用评级机构的警告。

  政策始终都是为了促进经济增长,这是因为美联储、财政部和总统的巨大恐惧是害怕重现20世纪30 年代的情景。那时,经济低迷大多是由通货紧缩的经济政策所致,该政策加剧了上世纪20年代股票市场泡沫破裂引起的大萧条。当前促进经济增长的手段收效甚微,这说明美国在结构上远不如上世纪30年代。要克服这些不足就需要打破金融对经济的束缚,采取措施提高普通家庭的消费能力,降低他们对贷款的依赖性,还需对房地产市场网开一面。总之,美国必须重新发现当初使之强盛起来的特质。但这又谈何容易。(作者该报经济版主编拉里-埃利奥特)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吴翔】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