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际新闻

美国患上“穆斯林恐惧症” “文明冲突”十年未解

2011年09月02日 01:1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社华盛顿9月1日电 题:美国患上“穆斯林恐惧症” “文明冲突”十年未解

  中新社记者 吴庆才

  “总统先生,我的名字叫可汗,我不是恐怖分子!” 信奉伊斯兰教的里兹瓦•可汗费尽千辛万苦终于对美国总统奥巴马喊出了这句话。

  里兹瓦•可汗的呐喊最终被奥巴马听到了,然而那只是印度宝莱坞电影《我的名字叫可汗》的场景。在现实生活中,大约275万的美国的穆斯林依旧生活在“9·11”恐怖袭击挥之不去的阴影中。

  “9·11”不仅撞毁了双子塔,更击碎了美国曾引以为荣的人性包容与种族和谐。整整十年之后,多数美国穆斯林仍然感觉到受歧视。

  皮尤研究中心日前公布的一项数据显示,52%的美国穆斯林感受到情报机构的“特别监控”,43%的受访者表示过去一年受到过骚扰。

  一身伊斯兰装扮的本·拉登已成为美国民众集体的心理阴影。仅仅是有一顶和拉登一样的白帽子和穆斯林身份,影片中的可汗陷入了意料不到的敌视与麻烦,甚至继子被人活活打死。

  这样的场景在现实生活中也屡屡上演。美国司法部民权司负责宗教歧视案件的特别顾问伊立克•特内最近坦言,“9·11”后美国社会对穆斯林及南亚裔的仇恨犯罪案件在迅速增加。

  美国司法部负责民权事务的助理部长托马斯•佩雷斯年初在国会的一场听证会上说:“不断有穆斯林向我抱怨说,孩子们在学校遭到骚扰,被称为恐怖主义分子,被要求滚回家去,尽管美国就是他们的家”。

  伊利诺伊州参议员理查德•德宾把这种现象部分归咎于美国一些政治和宗教人物妖魔化伊斯兰。他说:“国会一位主要成员直言不讳地宣称,这个国家有太多的清真寺了。一位著名宗教领袖甚至形容伊斯兰是邪恶的。”

  对穆斯林的歧视,甚至成了部分美国人的集体潜意识。今年7月造成93人死亡的挪威枪击爆炸案发生后,美国主流媒体和专家极力猜测凶手与穆斯林、基地组织的联系,然而事后证实,凶手是一名32岁的白人布雷维克,他不是穆斯林,而是一位保守的基督教徒。

  8月30日,知名智库“美国进步中心”发布的一份报告引述了这个例子,并揭露,布雷维克对穆斯林的极端歧视竟受到了美国一些知名的反穆斯林专家的影响。在他长达1500页的宣言中竟引用了美国著名的反伊斯兰学者罗伯特•斯宾塞的博客“圣战者观察”的观点162次。

  这份针对美国社会的“伊斯兰恐惧症”的调查还进一步揭露,过去十年,美国有7个基金会动用逾4200万美元,在美国煽动反穆斯林的仇恨。

  报告将美国人对穆斯林的歧视部分归咎于这些右翼团体。报告披露,目前只有37%的美国人对伊斯兰有好感,这是2001年以来的最低点。

  “疏远美国穆斯林社区不仅威胁宗教自由,也伤害了我们打击恐怖主义的努力。”报告说:“自从‘9·11’以来,美国穆斯林社区已帮助安全和执法官员阻止了超过四成基地组织恐怖分子威胁美国的恐怖阴谋。”

  然而,去年焚烧《古兰经》事件及在世贸遗址附近兴建清真寺的争议表明,“9·11”已经彻底撕裂了美国社会,美国内外的 “文明的冲突”不仅十年未解,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奥巴马上任之初积极缓和与伊斯兰世界的关系,试图实现“文明冲突”的战略转向。然而,根深蒂固的“穆斯林恐惧症”却几乎逆转了他的努力,一次又一次置他的“不与穆斯林为敌的口号”于尴尬。

  巧合的是,在美国纪念“9·11”十周年时,恰逢开斋节来临之际。8月30日,奥巴马再次向美国和全世界的穆斯林发表开斋节祝词。然而,对于美国的穆斯林而言,他们要的或许不只是几句美妙的祝词,而是美国人能够真正倾听他们的呐喊:“我的名字叫可汗,我不是恐怖分子!”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段红彪】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