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东日本大地震及海啸过后6个月,新华社记者8日至11日走访了东北部受灾最严重的宫城、岩手和福岛县,看到灾区废墟清理、临时住宅建设进展显著。但由于受灾范围广、程度深,且福岛核事故影响仍未消除,灾后重建任务十分艰巨。
宫城县石卷市是海啸重灾区,沿海主要区域均遭灭顶之灾。记者看到,海啸冲击区域已基本清理干净,不少钢混结构的楼房废墟也被清除,留下一处处长满杂草的地基。
海啸袭来时,石卷市纵深地带许多楼房虽未被冲毁,但一层大都被水淹,损失惨重。如今,这些遭淹楼宇的一层“门面房”大多整修一新,部分店面重新开业,为曾经一片死寂的城市带来些许生气。
日本东北部灾区的海啸废墟清理任务虽重,但程序十分严谨。记者在岩手县陆前高田市看到,海啸夷平的市区旧址上,如今堆起一座座“废墟山”,这是日本政府设立的海啸废墟专门处理场。从当地和周边地区清理出来的建筑废墟和海啸垃圾,先被运送到这里,经简单分类,分成汽车残骸、轮胎等可回收物品以及需要焚烧或填埋的废物,然后再被送到下一级处理场。这种处理方式看起来缓慢,但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环境,同时充分利用了废墟中的可回收资源。
为灾民提供临时板房是灾后重建重点。在宫城县女川町,记者走进了灾民阿部家。他家共有4口人,5月份抽签搬入首批活动板房,分得一套两居室,每间卧室约10平方米,配有单独卫生间,门厅内设有开放式厨房,政府还为临时板房统一配备了电视、空调、洗衣机、微波炉等家电。阿部说,房子虽小,但住起来还算舒适,只是夏天有些闷热,入冬后的取暖可能也会费些心思。
在女川町,这样无家可归的灾民有数千人。如今,他们绝大多数或已搬入临时板房,或入住政府出资租赁的公寓。但在整个东北部灾区,仍有约8万灾民居住在条件简陋的避难所。日本政府称,今后几个月,临时板房建设将全面完成,届时可望满足避难所内灾民的居住需求。
不过,一些深层次问题使得日本东北部灾后重建十分艰巨。一方面,由于众多港湾、道路、企业甚至整个城镇毁于海啸,当地的水产业、商业和部分工业企业受到严重影响,众多灾民失去了工作。半年来,重建工程虽然提供了一些就业机会,但无法吸纳灾区所有劳动力。灾民虽然可以靠政府救助和社会捐助维持生活,但这并非长久之计。在灾区采访期间,不止一位灾民向记者谈及对将来生计的担心。如何振兴灾区经济,为当地民众提供足够就业机会,将是日本政府和社会今后的重要课题。
“3·11”复合型灾害显示了地震和海啸可能给沿海平原地区造成的巨大破坏,这使灾后重建面临困难的抉择:原地重建的话,必须投入巨大的资金和物力防备可能再次发生的海啸,这仅凭地方政府财政难以承受;异地重建的话,必须在原本就缺乏可用土地的日本东北部地区找到位置合适、面积足够的新址。正因为如此,类似陆前高田市、宫城县南三陆町和女川町这样的海啸重灾区,异地重建或原地重建的大方针仍未确定。
离开沿海灾区,记者一行重返“3·11”地震之初采访过的日本东北部最大城市仙台。与沿岸大部分地区不同,仙台的生产生活已恢复正常,没有了地震初期的萧条景象。
纵然面临重重困难,日本东北部其他灾区也会如仙台那样,早日走出地震和海啸的阴影,恢复往日的活力。刘华 冯武勇 蓝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