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际新闻

“占领华尔街”蔓延全美 美国“愤青”为何而怒

2011年10月18日 12:10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作者】《国际先驱导报》记者 郭爽 发自洛杉矶

  【编者按】从最初的千余人聚集于曼哈顿“占领华尔街”,到现在遍布全美各地的“占领XXX”,这场目前还看不到尽头的示威运动虽然已经开始了一个月,但示威人群中每天都会有新的面孔加入,他们或高举横幅,或振臂疾呼。

  仔细看这些面孔就会发现,是美国年轻人在领导着这场浩荡的运动。这些年轻人享受了美国最繁荣时期的生活,但无法适应美国经济走下坡路时的失落。他们高调地宣泄着自己的愤怒,主张着自己的诉求,用专属于青春的敏感和激情来试图改变这个社会。除了表达不满之外,他们也在积极寻求对策,因为他们的最终梦想,是属于主流社会的“美国梦”。

  当然,他们同时饱受争议和质疑,被认为是不理智、不努力、不实际的一群人,甚至他们的诉求短期内可能也不会得到积极的回应。我们姑且把他们称为“美国愤青”,那么,他们到底是怎样的一群人?他们究竟有着怎样的生活理念和价值理念?他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23岁大学生 保罗·莱亚尔

  “现在,那个曾经只要努力工作就会成真的美国梦似乎已经无法实现。”

  几天前,我坐在长滩的咖啡店里,心里的声音对我说:我必须来。我来自长滩,今天(10月7日)是我参加抗议活动第二天。洛杉矶的抗议活动已经持续一周了。大概有2000人参加了这场活动。我们没有组织者,每个人都是领导,这不是很酷吗?

  我和其他许多美国年轻人一样,为艰难的生计苦苦挣扎。我有不少偿还不清的贷款,难以支付的房租,又刚刚卖了我的汽车;我买不起医疗保险,也付不起高昂的医疗费用,我有一些皮疹,但我五年没有去过医院了,去医院看病不在我的预算之内。我也很多年都没有去度假了,因为这也不在我的预算之内。我和另外3个人共租一间公寓。我没有电视,没有电脑,我没有办法登录推特或者脸谱网站,我只是听人说,依赖口口相传的信息,才来到这里参加抗议活动的。

  我们来这里是因为这一切都很不公平——极为少数的美国人口拥有过多的财富,而其他人则为生计苦苦挣扎。许多来这里的年轻人都和我一样,缺少社会资源。不少抗议者都没有工作,当然,如果有工作,特别是有理想的工作的话,我想他们也不会来这里了。事实上,这么多人来这里正是为了寻求社会资源的平等使用。我们希望通过抗议活动让普通的美国人站起来,并引发更多人对现有社会问题和生活状况的关注。

  来这里的很多人都很年轻,因为年轻人遭受的痛苦最深。我正在上大学生,攻读的专业是政治学。很多人为上大学背负了沉重的贷款,但毕业后却找不到工作,我们对未来不知所措。如果我们团结起来,如果政府能真正代表我们99%普通美国民众的利益,政府就会有能力去修正社会问题。我也希望有一天能进入主流社会,进入那些能改变社会现状的上层社会,成为政策制定者、成功的商人、律师等。但实现这一切,也许必须通过我们现在所做的。

  我们需要那个“美国梦”,但现在那个曾经只要努力工作就会成真的“美国梦”似乎已经无法实现。美国目前有不少人失业。那些希望能通过努力工作实现梦想的人,却有很多无法找到工作。就算我一个人找到工作,按照当前的失业率情况,其他人也会失业,那些人该怎么办?不是某一个个体找到工作就可以算作成功,我们是一体的,我们都是美国人。

  32岁无房剩女 谢里尔·艾切莱

  “我们没有房子,也许除了上街,我们不知该去哪里。”

  我今年32岁,两年前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毕业,至今还有不低的学生贷款要付。我没有房子,只有一辆车。我没有医疗保险,因为买医疗保险太贵了。我希望除了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外,还能有其他的选择。我目前单身,有一个男朋友。因为一些个人原因,他没有来参加这场抗议活动,但他为我的所作所为而感到骄傲。

  事实上,参加“占领洛杉矶”抗议活动的每个人都是志愿者。这里有很多团体和组织。人们为这场抗议活动贡献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无论在华尔街还是在美国其他地方,我们团结在一起,共同抗议经济制度的不公平,以及大公司、大企业的贪婪,这一点非常必要,因为这些不公影响了社会的政治进程。

  我们希望人们可以获得医疗保险,年轻人可以找到工作,每个人都可以不被(银行)从家里赶出去。我们希望能找到这些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我们希望抗议活动对解决这些问题有所帮助,希望我们的行动可以在美国社会发出声音,引起注意。相信这场运动会有政治影响,会促进人们的合作,修复社会、经济及金融企业方面的问题。

  参加这场抗议活动的人们来自各个年龄层,但多数是年轻人。也许这是因为他们大多在学校,或者正处于失业状态。我们没有房子,也许除了这里,我们不知该去哪里。我们在这里更像一个社区,我们有图书馆,有研讨会,有音乐会,有课堂,我们不仅在抗议,我们也在互相帮助。

  在这里,我们为“美国梦”而“战斗”。美国社会的现实状况,以及美国1%的最富裕人口使“美国梦”受到影响。我认为,对于普通美国民众来说,实现“美国梦”的道路越来越艰苦。但如果我们能够改变过去数年来美国社会产生的诸多问题,我相信“美国梦”将会回来,普通人将能够为之奋斗,将其实现。

  美国圣迭戈州立大学社会学系主任 谢尔顿·张

  “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对年轻人的影响相对更大……他们希望在政治程序中更有力地发声。”

  美国年轻人成为这次“占领华尔街”及席卷全美大规模抗议示威活动的主力军,并非简单地因为年轻人喜欢去“打破”、容易冲动、富有“激情”,或者不愿努力奋斗去辛苦工作。年轻人对经济变化最为敏感,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对他们的影响也相对更大。美国年轻人正在、也越来越意识到社会现实和他们自身的生活状态,年轻人和失业者的政治意识正在变得更加强烈,他们正在对社会现状和问题提出质疑,这些正是美国年轻人领导这场公众运动的主要原因。

  经济现状低迷和未来前景暗淡,是美国年轻人“愤怒”的根源。社会保障面临风险,医保改革前途未卜,不少年轻人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但在大学毕业后的工作前景却不乐观。他们找不到工作或即使找到,也很难如意。社会能为年轻人提供的似乎并不多。

  与其他所有大型民间运动一样,如果没有清晰、缜密的议程设置,“占领华尔街”这种公众集会和抗议活动只能是一场发泄集体情绪的公众事件,其对社会的心理治疗意义更甚于实际意义。由年轻人组织大规模公众运动的问题是,他们缺乏清晰的政治视野或政治议程设置。维持或升华这场运动,需要更多的因素,比如需要工会等组织的介入,以及抗议活动需要一些更强有力的领导者等。

  不少美国年轻人经历过经济繁荣时期,在目前经济低迷的现状下,他们开始对社会愤怒和不满。但这种不满情绪并非只是一种仇富情绪。我认为,仇富情绪可能是中国社会比较常有的社会情绪。从这场运动可以看出,美国年轻人正在寻求一个更公平和公正的分配制度,他们希望在政治程序中更有力地发声。

  人们对社会现状或社会制度表达不满,这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因为每个社会都存在自身的问题,但是年轻人通常表现得比较典型和突出。假以时间,年轻人将通过类似的公众运动变得日趋成熟。而对于政治家来说,如何驾驭这种“能量”,并将其较好的引导和利用,修订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使社会和民众情绪向积极方向发展,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网友微博参议

  本报“议事”版每周推出一个热点话题,诚邀广大读者参与讨论,各抒己见,欢迎您登录本报官方微博,留下您对该话题的个人看法。您的精彩观点有可能被选用并刊登。

  本报微博:weibo.com/gjxqdb

  @张超in测控:美国当前经济形势低迷对年轻人的就业与生活都是巨大的考验。就业压力持续增大,政府没有拿出合理的刺激经济的措施,年轻人当然要抗议了,跟愤青没有关系。

  @解脱香:美国人本来就不是吃苦耐劳的民族,只知道消费、维权,年轻人吃点苦是正常的,他们的生活水平已经比大多数的国家好很多了,占全世界的便宜,享用低物价的消费,为什么还抱怨?不支持也不愿理解。

  @贯日长虹-谢杰:敢于反抗压迫的优秀青年。他们的这些行动,还缺少一个核心指导思想。仅从个人利益得失的角度出发,大家一起走上街头表达诉求,固然很好。不过,他们更需要建立起广泛的组织,形成自己的核心思想。

  @99King_Hades_LV13zerg:感觉只是在抱怨,并没有具体的解决方案,缺乏理性!

  @吃吃肥肥:没接触过美国年轻人,但想来他们应该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也成长在和平安定的环境下,当下的抗议游行应该是因为切身利益受到了重创。

  @北方的天空1965:不理解,生在那样一个富裕的国家,还闹!

  @遊走的榕樹:这是一群热爱祖国不爱政府、积极参与政治实践、对国家未来抱有极大信心的青年。

  @克里斯多弗v:老实说我没有和美国年轻人有过任何的直接接触,但是现在一个直观的对比就是他们敢于直观地表达他们的想法,而我们呢?一个一个套着虚拟的名字在网络上挠挠痒。

  @Small_by:他们都是敢于反抗的有为青年。

  @李弘毅W:身边有个老美同事,为人幽默乐观,很会开玩笑!喜欢旅游,是个标准的驴友,一年中总要背着背包出游一趟,很是潇洒!爱运动,经常组织一群人去登山什么的;也比较有环保意识,登山还随身带一个袋子,下山时沿路捡垃圾。总之他比较正面、阳光乐观,是一个很适合做好朋友的人。

  @缓慢上路:如果按照中国的标准就是愤青,毫无疑问。

  @正午De加菲:感觉他们能抓住问题的根本,不盲从,敢想敢做。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孟湘君】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