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际新闻

韩国改善服务争取更多中国游客

2011年11月09日 10:22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地铁报站使用中文,街上路牌标识也都有中文,大小商铺都挂出“欢迎使用银联卡”的横幅,售货员们也都操着一口流利的汉语……近年来,随着中国游客的日益增多,韩国不断改善对中国游客的服务,并推出更多有针对性的旅游商品,目的就是为了争取更多中国游客。

  中国访韩游客持续快速增长

  年初以来,访问韩国的中国游客数量保持快速增长。韩国旅游发展局向记者提供的资料显示,今年1至9月份中国游客的访问量约为167.2万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6.5%,2010年前三季度中国游客访问韩国数量更是比2009年同期增长了43.9%。虽然2011年中国游客数量的增长幅度相比去年有所回落,但依然保持快速增长。至于增幅下降的原因,韩国旅游发展局认为,2010年底发生延坪岛事件,2011年3月份又发生日本大地震并引发核泄漏事故,由于担心朝鲜半岛局势和核泄漏问题,中国游客访问量增幅有所减少,但6月份之后,中国游客数量出现恢复趋势。

  从年龄层来看,20多岁的年轻人是访韩的中国游客主力军。这与韩国电视剧等“韩流”文化的影响有关,尤其是20多岁的女性游客数量增长迅猛,成为拉动整体中国游客数量增长的最大动力。从地域来看,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及中国东部沿海城市游客持续稳定增长,内陆城市的游客也出现不同程度增长。

  中国游客访问韩国数量的不断增加,给韩国经济注入了活力。2010年,中国游客在韩国消费额达到25000亿韩元(1美元约合1130韩元),不仅给韩国带来直接经济利益,也间接拉动了韩国国内就业。为了抓住中国游客带来的巨大商机,韩国大小商铺纷纷推出银联卡服务,银联卡加盟店在2010年超过12万家,到2011年第三季度已经增加到约26万家。现在,中国游客手持银联卡不仅可以在各大商店购物,还可以在自动提款机上提取现金。

  韩国开展多项旅游促销活动

  为了吸引更多中国游客,韩国国内不断改善对中国游客的服务。记者2008年刚到韩国工作时,首尔的地铁还没有中文报站服务,各大商店的售货员还主要是讲日语,但这种状况在短短3年之内迅速发生了改变。不仅是首尔地铁推出了中文报站服务,各大商店,甚至是很多小店铺的售货员也都开始说起了流利的汉语。今年中国国庆节长假期间,还有很多商铺打出了“欢度国庆”、“刷银联卡赢国庆节奖品”等中文条幅,让中国游客感觉就像回到了国内。化妆品店的售货员金美英对记者表示:“现在中国游客越来越多,我们也不得不学习汉语,有很多商店甚至直接聘请中国人担任导购。很多化妆品公司还推出了针对中国顾客的商品,并制作了中文说明书和宣传册。”

  为吸引更多中国游客来韩国访问,韩国旅游发展局正在制定开展针对各年龄层游客的营销活动计划。如对10多岁的中小学生推出修学旅行商品,对20至30岁的年轻人推出韩国文化体验、购物等旅游商品,对40至50岁的游客推出家庭旅行商品,对60岁以上的老年人推出老年人团体旅游商品等。韩国旅游发展局还细化中国各地区旅游市场,并针对各级市场展开不同的营销工作,如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及东部沿海城市为成熟旅游市场,针对这些城市的游客拟推出会展旅游、邮轮旅游等项目;内陆城市主要是二级旅游市场,对这些城市游客主要是推广传统旅游项目等。

    点评

  蒋依依(中国旅游研究院国际旅游研究所副研究员):自1983年广东率先试行开放香港探亲游,出境游开始在中国兴起。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出境市场年均增长近20%。2010年中国出境游规模已达5739万人次,是美国的1.5倍,日本的3.5倍,并有望在今年突破6500万人次。

  庞大的客流量为世界各地带去了高额消费收入,对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自1982年至今,中国出境消费年均增长40%。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中国出境旅游消费额达480亿美元,总量居全球第四。2011年仅上半年中国出境旅游花费就达331亿美元,预计全年有望突破500亿美元大关。

  购物仍是推动出境游消费规模增长的重要因素。仅以今年“十一”黄金周为例,中国游客7天的境外奢侈品消费就相当于国内市场3个月的总额。为方便游客消费,已有98个国家和地区开通银联业务。不过,随着出境游日益普遍,未来旅游消费将更加理性和成熟,从炫耀消费回归大众消费,旅游投资也将趋于理性,逐步从增量调控向存量调整转变。记者 莽九晨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