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希腊脱离欧元区的灾难性后果尚能忍受,意大利违约或离开欧元区则绝对意味着欧盟的大倒退
很不幸,意大利正步希腊后尘,成为市场关注的又一个焦点。9月19日,全球三大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将意大利主权债务评级下调一档至A级,拉开了意大利危机深化的序幕。10月4日,穆迪将意大利长期主权债务评级从Aa2下调至A2,前景展望为负面,这是穆迪1993年以来首次下调意主权债务评级。10月7日,惠誉国际将意大利信用评级由AA-下调一级至A+,并对评级展望定为负面。
与此相应,意大利借债成本不断飙升,并屡屡创出欧元区历史新高。据报道,近日意大利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6.37%上升到了6.68%,达加入欧元区以来的最高水平。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都是在10年期国债借贷成本上升到7%的水平后,被迫接受欧元区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援助。尽管意大利新任央行行长认为,意大利可以承受8%的借贷成本。但借贷成本上升可能抵消紧缩财政省下的大部分资金,并陷入希腊式的恶性循环。
因此,如果意大利危机演变形势不能有效逆转,意大利离被迫要求外部援助的日子可能不远了,这对欧元区和欧盟来说都是绝对不敢想象的噩梦。
意大利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初并未受到太大冲击。一方面,意大利家庭普遍负债较少,储蓄率较高,没有经历类似爱尔兰、西班牙等国那样的房地产泡沫和私营部门债务危机。另一方面,意大利银行相对较为谨慎,高风险资产较少,因此,意大利政府也没有必要出资救助本国银行,这方面表现甚至好于德国。意大利的财政状况在欧盟内也不是特别糟。财政赤字甚至是欧元区内较低的几个国家之一,今年预计为4%,而英国是8.2%,法国是5.9%。意大利似乎不应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但过去两年愈演愈烈的主权债务危机改变了这一切。极易恐慌的投资者由于担心未来风险增加,开始抛售西班牙、意大利等风险较高国家的债券,转而投资于收益不高,但被认为安全性更好的债券,比如德国债券。意大利债券之所以被市场认为风险高,主要原因是意大利债务过于庞大,约为1.9万亿欧元,达到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20%,在欧盟内仅次于希腊。巨额债务加上不断攀升的利息和借贷成本,意大利的清偿能力受到市场愈来愈大的质疑。
另一原因是意大利经济前景暗淡,几乎每项经济预测都认为意大利2012年将重陷衰退。鉴于意大利未来债务攀升、GDP下降、失业率升高、财政持续紧缩等不利局面不大可能扭转,意大利靠经济增长摆脱债务危机也不太现实。此外,总理贝卢斯科尼丑闻、官司不断,执政联盟内分歧加大,改革乏力,都使意大利更难以赢得市场信任。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希腊债务危机的传染性以及欧元区运作机制的缺陷。意大利的高债务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上世纪80年代,意大利脆弱的多党联合政府避免垮台的主要手段之一就是增加公共开支,导致债务不断增长,上世纪90年代中期达到约120%的高点。但这一时期欧元尚未面世,意大利的高债务也未引发重大危机。意大利经济的低增长以及“无政府”(政府频繁垮台,很少能干满任期)在此前的几十年里也都是如此。意大利目前之所以陷入危机,除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因素外,还因为意大利加入欧元区后也失去了此前常用的货币贬值、通货膨胀等手段,同时也失去了中央银行这一最后的担保者。正如贝卢斯科尼所抱怨的那样,“欧元是一种奇怪的货币,它属于多个国家,但却没有一个能用于担保的银行。”
与希腊不同,意大利是欧盟创始成员国之一,经济总量位居欧元区第三位,属于欧元区核心国家。意大利违约将给欧洲一体化乃至全球经济带来灾难性后果。如果意大利危机无法遏制,法国被感染将无可避免。法国目前债务总额约为1.7万亿欧元,占GDP的84.7%,是欧元区拥有AAA评级的6个国家中债务占GDP比例最高的国家。与意大利一样,法国经济前景亦不容乐观,失业率居高不下,特别是银行业因为持有更多希腊、意大利等国债券,相比欧元区其他国家更为脆弱,多家银行已被调低信用级别。法国AAA级主权信用评级也有可能遭调降。意大利如果倒下,法国很可能不保。鉴于欧元区金融稳定机制(EFSF)主要建立在德法两个主要国家的AAA级信用等级基础之上,法国主权信用降低将直接导致EFSF信用的降低和欧元区整个救助机制的崩塌,到那时,除非德国同意欧洲中央银行开动印钞机,否则欧元区将不可避免走向解体。如果说希腊脱离欧元区的灾难性后果尚能忍受,意大利违约或离开欧元区则绝对意味着欧盟的大倒退。
正是因为后果严重,欧元区国家才会在10月23日和26日连续召开两次峰会,最终同意将EFSF的救助基金扩大到1万亿欧元,其目标主要是针对意大利。目前,德、法等国以及欧洲中央银行已给意大利政府施加了很大压力,要求其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如延长退休年龄,改革劳动力市场,裁减公务人员,以降低国家财政负担,刺激经济增长。11月8日,贝卢斯科尼在各方压力下宣布将于未来几日内辞职,显示意大利政府已感受到欧元区特别是市场的巨大压力,酝酿采取更为激进的改革措施,以增强外界信心。意大利保卫战已经打响,这对欧盟和一体化来说无疑是关键一役,不容有失。(张健中 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副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