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际新闻

美国喜剧调侃中式英语 “自创式”英语或被宽容

2011年12月01日 11:27 来源:文汇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一出名为《中式英语》(Chinglish)的喜剧,最近在美国百老汇上演。土生土长的美国观众从这个戏里,听到了一些前所未闻的“英语”,常常乐不可支。

  过去,一些中国人讲的“洋泾浜英语”不断被人嘲讽,它也确实制造了很多沟通障碍。可眼下,中式英语、日式英语、韩式英语、西班牙式英语等等,各种“洋泾浜”似乎有了“翻身”的苗头;尤其生意场上,英美人开始认真倾听并试图理解一些外国人自创的“英语表达”,态度似乎正从排斥转向“宽容”。

  不再只把“洋泾浜”当笑料

  《中式英语》讲了一个美国商人如何努力赢得一份中国订单的故事,编剧名叫大卫·亨利·黄,是个不会讲中文的美籍华人。他前些年到中国出差时,在公共场所时常发现一些奇奇怪怪的英语表达,不正宗不说,更弄出了歧义叫人误解。他当然并非这种语言现象的唯一发现者,可他灵机一动,据此写了个剧本。

  “残疾人洗手间”,中式英语表述成了“残疾男人的厕所”(Deformed Man's Toilet);“小心滑倒”的提醒,也是拿几个英语单词硬凑,结果曲解为“小心翼翼地去滑倒”;还有“自动扶梯,禁止下行”,逐字逐句译成 “Underescalator prohibition”——英美人根本不懂是啥意思。《中式英语》举出这种种例子,为的是表达一种“宽容”的观点:不要只当笑料,而要把它们看作“不同国家的人因其固有的思维差异和文化差异而导致的结果”。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如此紧密,使许多外国人说不了道地的英语。

  10月中旬,在伦敦一个一年一度的艺博会上,名牌艺术杂志Frieze的一位编辑发现,当来自世界各地、母语非英语的人们聚在一起交流信息、寻找商机之时,创造出了一种特别的英语——用词简单、往往不成句子、表达别扭,沟通却也有效。比如,“厨房”(kitchen)这个词说不来,有人就说成“做饭的地方”,尽管听着怪,别人倒也能心领神会。现场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两个母语非英语的外国人用“英语”交流,连说带比划,有时竟无障碍;而母语为英语的人加入这样的谈话,反而有点吃力。

  故此,这位编辑提出一条“宽容”的建议:英国的学校是不是可以开设一门名叫“国际英语”的课程,让自家人知道些外国人讲英语的门道,方便今后彼此交流。

  既然被“宽容”不妨大胆说

  王丽是一名常年教外国人学汉语的老师,对那个英国杂志编辑发现的有趣语言现象颇有同感。她的学生来自世界各地,秘鲁、俄罗斯、日本、韩国、印尼、泰国等等。王丽发现,这些留学生初到上海时,因为中文都很差,便用英语交流。虽然他们的英语也不怎么样,但常常还能管用。这样几年操练下来,与他们中文水平的提升同步,英语水平也颇有长进。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吴其尧解释,其实只要掌握一些核心词汇和基本句法,初学英语者就能颠来倒去说上5分钟,作简单交际。但如果时间拉长到15分钟,交流就会变得困难。“会几个单词就能对话,原因很简单——对话是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的,有了语境,相互间的理解就变得容易,有时讲一个单词足够了;相反,如果没有语境,即便是英美人之间对话,也会产生误解。”

  “洋泾浜英语”能管用,对学习外语的中国人不无启示:学语言是为了应用,敢于开口很重要,而边用边学,效果比一味背单词、做书面习题好得多。许多中国人学英语学得很苦,从小学到大学一路学来,单词记了很多,语法要点懂得很多,可总是羞于开口,总怕说出“洋泾浜”被人笑话……结果工作了,跟外国人打交道,说话吃力得很,要用英语做个PPT,更应付不来。

  对自己还得有高要求

  既然“洋泾浜英语”能管用,英美人的态度也“宽容”了,那我们是不是就此可以给自己“减压”?是,又不是。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史志康很了解所谓“国际英语”:两个外国人碰头,只要问一声“你说英语吗?”双方点点头就连说带比划交流起来……但是,在正式、重要的场合,英语可不能随便瞎讲。

  史志康说,当英美人开始倾听那些他们听不大懂的“英语”时,其实是在作跨文化沟通的尝试,“但沟通总要双方都努力,别人愿意努力听你说话,你就消极地指望人家来弄懂你?你是不是也应该加紧学习,一步步把话说得让人家更容易懂?”

  眼下,大学英语专业频频被亮“黄牌”,因为大学毕业生的英语能力已普遍提高,在求职时人家凭借“复合能力”似乎更具优势。为此不少人提议英语专业向“复合”转型,但一些“保守”的英语专业教授仍然坚持:高级外语人才必须要有,培养高级人才的阵地不能轻言放弃。(记者 樊丽萍)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慧】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