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际新闻

普京赢大选无悬念 俄为重回世界中心争主动权

2011年12月12日 15:00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11月27日,俄罗斯执政党“统一俄罗斯党”正式推选该党领袖、现总理普京为该党唯一的总统候选人。这表明,俄总统大选的帷幕已正式拉开。对此,俄罗斯问题专家纷纷评论认为,普京赢得明年3月总统大选将毫无悬念。

  最新公布的投票统计显示,“统俄党”在12月的俄罗斯杜马选举中获得49.3%的选票,仍为杜马第一大党,但与上届杜马选举相比,得票率下滑。与此同时,俄共获得19.2%选票,自民党获12%选票,公正俄罗斯党获13.25%选票。选举结果在俄罗斯内外引起很大震动。普京下一步将如何行动,前景怎样?

  普京先声夺人,为赢得大选造势。自今年9月24日“统俄党”年度会议首次正式宣布普京将参加明年总统选举后,媒体开始聚焦俄罗斯政坛上“梅普”身份转换问题。普京对此态度坦然,并频频展示自己,以取得民众的支持。当梅德韦杰夫提议普京作为该党候选人参加2012年总统选举时,普京则回应,梅德韦杰夫届时应担任总理一职。

  目前,俄总统任期已从4年延长至6年,并可连任一次。这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俄罗斯未来6年的总统总理已定,普京可再当12年总统,掌权至2024年。普京曾表示,“如果选民认可这份名单,我们会试图组建一个有效的杜马,统一俄罗斯党依然是执政党,随后梅德韦杰夫就能组建一个有效的政府。”

  从普京看,他对梅德韦杰夫担任总统期间的执政能力表示认可和支持,对今后的“普梅”搭档也信心满满。普京明确表示:“我和梅德韦杰夫早就商定好了,我们建议这种布局,但这种政治布局能否被民众接受,还要看大选结果。”

  不难看出普京着眼长远,对重新当选总统早有考虑。11月17日晚,俄罗斯三家国家级电视台同时播放了对普京总理的联合采访,面对“您为什么要重返克里姆林宫”这一问题时,普京以美国唯一一位连任4届的前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作为再次竞选总统的支持论据,他说,“真正重要的不是任期的次数或执政的年头,罗斯福总统在经济大萧条及二战期间最艰难时刻领导着美国,他曾4次当选美国总统,因为他能有效行动。当我承担某事时,我也将努力把事情做到底,或至少最大限度地发挥功效。”

  稳定经济形势是普京的首要课题。俄罗斯近年来经济形势有所好转,但前景不容乐观。

  一是俄罗斯正在加快推进经济现代化进程,尤其在创新经济方面花大力气,争取用10~15年实现经济转型,使俄罗斯成为世界经济领域最强有力的竞争者。2010年5月,梅德韦杰夫向国家杜马提交《斯科尔科沃创新中心法案》并获得批准。当年,梅德韦杰夫在圣彼得堡经济论坛上宣布成立“创新中心管委会”,还确立了为创新经济服务是未来三年预算的重要方向,并邀请多个国家与俄罗斯共同筹建创新中心。而经济现代化需要巨额资金支持,但俄罗斯财力难以全面保障现代化战略所需要的投资,一些宏伟的计划大多停留在启动阶段。这将是普京下一步重返克里姆林宫后需破解的难题之一。

  二是经济结构改革困难。当前,能源收入仍是俄财政的主力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前发出警告称,过于依赖能源出口的俄罗斯必须削减开支。目前,俄罗斯国家财政收入压力很大,未来三年只有油价高于105美元/桶,才可能消除赤字。巨额的财政赤字将制约俄罗斯经济现代化的步伐。而普京下一步推进经济结构改革并不轻松。

  三是反腐败斗争任重道远。俄罗斯近年通过了《反腐败法》和《国家反腐败战略》,设立官员财产公示制度等。但反腐工作并未取得“重大进展”,虽然将腐败传闻不断的政坛“元老”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撤职,但国内舆论认为未能从深层次解决俄罗斯的腐败问题;消除腐败仍是下一届政权的重要课题。

  四是如何抗衡美国,“重回世界舞台中心”。近年,俄罗斯大幅调整外交政策,缓和与西方关系,为实施现代化战略创造良好外部环境。但俄美关系并不顺畅,随着俄美大选日期的临近,两国摩擦不断,其中有大选因素,但俄美间结构性矛盾的不可调和性不容忽视,深层战略分歧难以弥合。近期,俄罗斯在外交上,展示“重回世界舞台中心”的姿态。今年11月初,在伊朗遭受西方舆论围殴之时,俄罗斯力挺伊朗。在叙利亚问题上,俄明确反对西方套用“利比亚模式”。

  更加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下半年以来,俄美因反导问题矛盾尖锐,双方谈判无进展,相反,美国和北约部署反导系统的动作却越来越频繁,引起俄罗斯的强烈反弹。11月29日,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在俄“飞地”加里宁格勒宣布导弹预警雷达系统进入紧急战备状态。俄近来的强硬举措引起广泛评论,但从总体看,俄罗斯是在为“重回世界舞台中心”争取主动权,美国如何接招,将成为俄美关系下一步发展的关健。(刘桂玲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